會員書架
首頁 > 其他小說 > 妙法蓮華經 > 第64章 第64集《妙法蓮華經》

第64章 第64集《妙法蓮華經》(第4/7 頁)

目錄
最新其他小說小說: 那夜,我懷上了霸總的孩子頂流的私人化妝師穿為偏執主角的反派黑月光聽我的,媳婦還得靠搶爆笑爽文你惹王妃那個癲婆幹嗎葉羅麗:心之靈,神之禁海賊:我只是想讓她們幸福啊!小生問道之九天逆世星際:那五個又把誰狠狠揍了?小太陽和小月亮的故事迷人的夜,危險的你靈霄戰史都是心理變態殊土同詭HP:花與血同歌在崩鐵尋求邂逅是否搞錯了什麼?修仙回來後:我在星際種田養崽暑假兼職盜墓,國家請我出山!人間煙火之守護孟宴臣都以為和離後我會青燈古佛,誰知

益大師把他判作藏教菩薩。《阿含經》其實它是有三乘,聲聞、緣覺、菩薩,《阿含經》也有菩薩道。“求世尊處”,他也是要追求成佛之道,他也相信他可以作佛,他也廣修六度,他也發菩提心。這個是藏教的六度,藏教的六度叫做“事六度”,它沒什麼理觀的。

其實藏教的六度,天台宗給它一個名稱,叫有位無人。你想想看,你認為真的有一個人,他是藏教,他發菩提心,然後他修了三大阿僧只劫以後,廣修六度,最後結果還是入了涅盤?有這種人嗎?不可能。所以這個地方是有位無人。

不過,因地上當然是有,但他中間過程一定會轉變的。我們後面會說,其實善根會不斷變化的,只要你學習不同的教理,產生不同的信解、觀照、發願。

但是的確是有這種人,他只知道因果,只是深信因果、深信我空,就想行菩薩道,佛陀也是給他讚歎,叫上等藥草。藏教菩薩。

再看下一個,通教菩薩。

又諸佛子 專心佛道

常行慈悲 自知作佛

決定無疑 是名小樹

這個是通教菩薩,就是般若經的菩薩。他也一心一意地要追求佛道,而且也生起廣大的慈悲菩提心,重點是他“自知作佛,決定無疑”。他觀一切法空的時候,以無生觀來修六度,所謂的“留惑潤生”。這種是通教菩薩,般若經的菩薩。

我們看真正的大菩薩,大樹。

安住神通 轉不退輪

度無量億 百千眾生

如是菩薩 名為大樹

這個是《華嚴經》的菩薩。“安住神通”,表示這個菩薩是有禪定的。“轉不退輪”,這種菩薩起碼是三賢位。三賢以上,就是一個聖位的菩薩。一個人能夠“轉不退輪”,他起碼是十住。初住就斷見惑,他自行已經不退轉了,他智慧不退轉了。“安住神通”表示他的高深的禪定,“轉不退輪”表示他已經是轉凡成聖了。這個聖位菩薩。

聖位菩薩當然他的目的就是怎麼樣呢?歷事煉心。他廣度眾生,同時從廣度眾生當中增長他的菩提心。那麼度化多少眾生呢?“度無量億,百千眾生。如是菩薩,名為大樹。”這就是《華嚴經》的菩薩,這是大樹。這種大樹當然吸收的水分大,增長得也快。

我們看總結。

佛平等說 如一味雨

隨眾生性 所受不同

如彼草木 所稟各異

佛以此喻 方便開示

種種言辭 演說一法

於佛智慧 如海一滴

雖然眾生有五種的三草二木的差別,但是對佛陀來說,佛陀的心還是平等的;對法來說,佛陀的法雨也是一味,就是中道實相,大般涅盤,就是一味一相。只是佛也好,法也好,面對眾生差別根機的時候,是眾生各人的準備不同,就造成了每一個人各取所需了。草木因為今天的根部能夠吸收的水分各不一樣,上面的草木就各自生長。佛陀用這種三草二木的比喻來方便開示,用所謂種種的五乘言辭演說中道實相之法,“於佛智慧,如海一滴”。

每一滴的雨水都是中道實相,但是進入到你心中的時候,它會產生轉變,所以,你現在的認知——其實,你學佛不管十年二十年,你認知的是你自己要的東西。

我們舉一個例子。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天他也是在舍衛國說法。在隔壁城有一個國家,國王叫做摩樓王。這個國家的人民有兩個特點:特別的勤勞,而且善於耕種。又勤勞,又有技術,所以它的物產非常豐富,不管是五穀雜糧,不管是各式各樣的水果,生產很多。所以他們經常要把它銷到其他國家去。

但是這個地方出了一個問題:它通往其他國家的唯一道路中間,有一個很大的、幾乎像一座山一樣的大石頭擋在中間,造成交通很不方便。所以摩樓王就下令,無論如何,傾全國之力也要把這塊石頭給搬走。就召集了很多的壯士,白天晚上不休息,三班制,就搬這個石頭。經過幾年以後,效果有限,這個石頭還是在那裡,幾乎是一動不動,所以大家都很沮喪。

就在大家沮喪的時候,佛陀的那種平等大悲心終於感應到眾生的根機成熟了。眾生有感,佛陀有應,佛陀就帶著弟子來到了摩樓國。佛陀就明知故問,說你們在幹嘛呢?我們要把這個石頭搬走,它擋礙我們這個交通要道,我們的經濟都靠這條路在輸送。佛陀就走過去,面對那個石頭,用腳指頭輕輕地碰一下這個石頭,石頭就飛起來了。佛陀就一隻手把它撐住,往空中一拋,拋到空中用右手再接住,把它放到旁邊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盜墓重生之驚魂奇談為了畢業只能去環球旅行我在神話之拳打易小川獵國記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