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第38集《妙法蓮華經》(第7/8 頁)
;但是你解脫道以後要走後半段,走方便道的時候它要即一切法。所以諸位,如果我們不會歸實法,看這個權法,完全心外求法來看,那解脫道跟後面的方便道幾乎是完全不同的路子,前面要空觀,後面是假觀。所以如果你不學《法華經》,這個對接就很難。
但是學了《法華經》,我們經常心外求法的人,怎麼樣會歸一念心性,這個地方有一個重要的關鍵。諸位你一定要記住!就算很多人修了《法華經》,他還是沒辦法操作一心三觀,因為他的攀緣心習慣向外。我們以前遇到了煩惱是攀緣世間的五欲,學佛以後,如果還是用攀緣心去攀緣一個無常、無我的法,來對治我們在五蘊所生起的分別——就是,我們用攀緣心去起煩惱,如果我們也是用攀緣心來學法,到法華會上要內觀就難了。
所以它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過程,叫做方等般若時,就是法空的思想,就是無生的思想。諸位!你從有所得的心要回歸到一念心性,無生是關鍵,就是無所得。他的意思是這樣看的,就是一切法“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
你今生是怎麼來的?是因緣的力量而出現的,它不是本來就有,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在你生之前,你前面是一片空白。所以我們的生命是從空性而顯現出來的假相,生命是無中生有。簡單講,說你從什麼地方來?你說我從前生而來。錯!你前生的因緣消失了,你還講前生!每一段生命都是個體。雖然輪迴是相續,你死了以後,你的前生已經還給空性了。其實我們每一期生命都是一個新的開始,都是一個因緣和合虛妄有生。所以我們今生從什麼地方來?嚴格來說從空性而來。你這個業力本來是無相的,但是累積到一個程度,突然間,“啪”,現出來。那麼今生的業力用完以後,你到哪裡去?回到空性而去了。所以人生只有過程,因為開始之前是沒有,死亡以後也沒有。
所以結論:人生無所得!
這個智慧非常重要!你一定要觀無所得,你才會心甘情願地把攀緣心放下。就是說,人生無所得,你攀緣什麼東西呢?人生只是借假修真,人生不是讓你去得到,人生是歷練。所以,一個人要從一種向外的攀緣迴歸到法華的思想,從權法回到實法,如果不修般若法門,即便是明白道理,你也操作不起來,因為你習慣了。
就是,我們以前是攀緣心,攀緣什麼?攀緣世間的五欲。等你學佛以後,還是攀緣心,換湯不換藥;好一點,攀緣三寶的境界,但是本質還是攀緣。
那怎麼辦呢?所以佛陀必須有般若的法門。就是說,你不可能得到任何東西,“饒你會思量,終歸罔象”,所以無生。無生以後你攀緣心就調伏下來,調伏下來以後你就開始內觀了。一個人內觀、往內收以後,那人生對你來說叫做“歷事煉心”,那你才真正進入法華的實法的概念。就是先安住一念心性,才有資格談空假中三觀的權法。一個人沒有入一心的實法,空假中三觀全部是生滅法門。所以這個地方很重要,就是說我們不能好高騖遠,我們從小乘法也好,菩薩法也好,要會歸到心性,無生的般若是關鍵!
辛二、述隨喜迴向
好,我們看辛二的“隨喜迴向”。看經文。
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說,
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
這一段是述解,敘述前面的理解。
“我等從昔來,數聞世尊說。”我以前一路跟著佛陀,從華嚴、阿含、方等、般若,聽到佛陀講了很多法,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聽到像《法華經》這麼一個深妙的善法。就是不管你以前做了什麼,只要你會歸到一念心性,全部是成佛之道。這個是微妙,一種包容性的佛法。這個是述解。
這以下隨喜。看經文。
世尊說是法,我等皆隨喜。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記。
我等亦如是,必當得作佛。
於一切世間,最尊無有上。
佛道叵思議,方便隨宜說。
我所有福業,今世若過世,
及見佛功德,盡迴向佛道。
這以下講到隨喜跟迴向。
先看隨喜。隨喜先說明隨喜法,再說明隨喜人。看隨喜法。
“世尊說是法,我等皆隨喜。”佛陀到晚年的時候講包容性的《法華經》,能夠把前面的一些不圓滿的權法會歸到實法,這件事情我們隨喜讚歎。為什麼呢?你看二乘人,像大智舍利弗,在透過無常、無我的智慧把菩提性幾乎給滅了以後,還能夠得到佛陀在《法華經》的救拔而受成佛之記,所以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