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集《妙法蓮華經》(第4/6 頁)
子?難道我的命就該是如此嗎?
當然,有疑悔就有希望。一個人知道自己不足,那你就有救了,佛陀就有辦法幫你解決。所以,佛陀現在該說真話的時候了。“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現在佛陀必須把話講清楚了,到底是怎麼回事,該說清楚了。為什麼當初你跟我講四諦十二因緣,讓我證得阿羅漢果?為什麼你跟他講六度,成就菩薩道?這到底怎麼回事?你們這些疑悔都可以理解,現在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了。
三、大綱說明
(一)正說法要;(二)身子領解;(三)如來述成;(四)與之授記;(五)四眾歡喜。
那麼本章大綱,基本上我們可以分成五段來認識:
第一個,佛陀“正說法要”。佛陀出定以後強調三乘、一乘的差別。簡單地說,過程雖有差別,結果是一樣,所以叫權中有實、實中有權。剛開始可能要滿足你們的根機,但是等到你們成就聖道以後,你們的根機都處理完以後,佛陀會把你們拉到同一條陣線的。這個就是一開始是開三,最後會一,先把這個道理講清楚。所以大家都沒吃虧。如果一開始不施設方便,你們就缺乏修學動力,所以佛陀必須怎麼樣呢?“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作為一個凡夫,我要先滿足你的需求,等到你達到聖道以後,我再把你們拉到同一條陣線上。這個就是剛開始的為實施權,現在的開權顯實。所以對所有人來說誰都沒有吃虧,而且也必須要這樣做。
第二個,“身子領解”。舍利弗聽了以後當然是生大歡喜,原來成佛我也有分。當然,舍利弗尊者是聲聞人裡面善根最深厚的,因為他老人家過去是有大乘善根的。他老人家開悟以後,就把自己所覺悟的道理講出來。佛陀印證:如是如是!你終於不再是個阿羅漢了,你是走上成佛之道。當然你的過程也很重要,所以佛陀也沒有否定權法。最後佛陀“與之授記”,因為他已經光明出現,佛種已成,就跟他授記。最後,“四眾歡喜”。大家一看,阿羅漢原來也可以成佛。所有與會的四眾弟子得到很大的鼓勵。這個就是這一品的大綱。
丁一、略開三顯一以動執生疑 分二
戊一、略開顯 分二
己一、嘆佛二智 分二
庚一、長行 分二
辛一、寄言嘆二智 分二
前面是一個敘說段,跡門的序分;丙二的正說段是跡門的正宗。跡門正宗有兩段。先看第一段,“略開三顯一以動執生疑”。先簡單地開三乘之方便,顯一佛乘之真實,來動搖二乘人偏空的法執,而生起心中的疑惑。他必須有疑惑才會反省、才會求進步,所以佛陀先激發他的疑惑。
那麼怎麼個激發法呢?有兩段。先看第一段的“略開顯”,佛陀做簡略的開顯。簡略開顯又分成兩段:第一個,“嘆佛二智”。這個地方又分兩段,先看第一段的“長行”。長行當中又分兩段,先看第一的“寄言嘆二智”,用語言文字來讚歎佛陀的智慧。佛陀的智慧又分兩段。看諸佛的智慧,再看釋迦牟尼佛的智慧。
壬一、明諸佛權智
先看諸佛智慧。
爾時,世尊從三昧安詳而起,告舍利弗: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親近百千萬億無數諸佛,盡行諸佛無量道法,勇猛精進,名稱普聞,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隨宜所說,意趣難解。
我們把這個經文做一個簡單的消釋。
“爾時”,就是文殊菩薩跟彌勒菩薩這麼一對的問答釋疑以後,釋迦牟尼佛就從無量義處三昧出定而起。這個地方是從定而起。蕅益大師說,他做了兩件事:一個觀理,一個觀機——上觀十方諸佛之理,下觀眾生差別的根機。又觀理又觀機以後,他就講話了,他告訴舍利弗一件事。他說,舍利弗!你知道嗎?十方諸佛的智慧是甚深無量的。
這個地方,“智慧甚深無量”是表示佛陀的實智,真實的智慧。因地叫做清淨心,在果地上叫一心真如,就是實智。智者大師說:“實智不圓,佛道不成。”這個是成佛的根本因素,就是實智。
佛陀不但只有實智,還有方便的權智。這個“其智慧門”就是方便的權智。方便權智是幹什麼呢?用權智為門,而入這個實智道中,以方便門來悟入真實的道中。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雖然我們的目標是開顯一念心性,這個叫實智,但是你沒有因緣的修證也不行。雖然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往生的功德,但是你整天在那邊等,等了半天,極樂世界也不會出現。你還是要透過拜懺、唸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