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七(第8/12 頁)
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後世,敬其人而並敬其親。若曾魯公,陳忠肅,王龜齡,史大成(曾陳王三公,皆宋名臣,史公清初狀元,四公皆信佛,唯忠肅悟入甚深。以前世皆為高僧,故雖處富貴,猶能不昧本因耳),今世之孝子賢孫,皆此類也。
生兒子有四因:一是報恩,二是報怨,三是還債,四是討債。報恩:就是父母對於兒子宿世有恩,為了報恩的緣故,來做他們的兒子。就會服事效勞,侍奉贍養,活著奉事,死了安葬。必然使父母活著的時候歡歡喜喜,死了之後宗廟祭祀。乃至輔佐國君,惠澤人民,名垂青史,令天下後世,尊敬這個人而一併尊敬他的雙親。像宋朝的曾公亮、陳忠肅、王十朋、清朝的史大成(曾、陳、王三公,都是宋朝的名臣,史公是清初的狀元,四位都信佛,唯有陳忠肅悟入最深,因為前世都是高僧,所以雖然處於富貴,還能夠不昧本因),現在世間的孝子賢孫,都是這一類啊!
報怨者,謂父母宿世於子有負恩處,為報怨故,來為其子。小則忤逆親心,大則禍延親身。生無甘旨之養,死貽九泉之辱。又其甚者,身居權要,謀為不軌,滅門戮族,掘墳夷墓,使天下後世,唾罵其人並及其親。若王莽,曹操,董卓,秦檜等是也。
所謂報怨:父母宿世對於兒子有負恩之處,為了報怨的緣故,來做他們的兒子。小時候忤逆父母親的心,大了就惹禍延及雙親。父母活著的時候,沒有好好的奉養,父母死了,九泉之下也蒙受羞辱。又還有更嚴重的,身居權貴,圖謀不軌,導致滅門誅族,掘墳平墓,使天下後世,唾罵這個人以及他的雙親。像王莽、曹操、董卓、秦檜等人。
償債者,子宿世負親資財,為償債故,來為其子。若所負者多,則可以終親之身。若所負者少,故不免半途而去。如學甫成名而喪命,商才得利而殞身。
還債:兒子過去世欠了父母親的錢財,為了還債的緣故,來做他們的兒子。如果欠的多,就可以終養雙親之身。如果欠的少,難免半途就走了。例如科舉剛剛考中就喪命,經商才得利潤就死了。
討債者,謂親宿世負子資財,為討債故,來為其子。小債則徒費束脩聘金延師娶妻,及種種教誨,慾望成立,而大限既到,忽爾喪亡。大債則不止如此,必致廢業蕩產,家敗人亡而後已。
討債:父母親過去世欠兒子錢,為了討債的緣故,來做他們的兒子。如果是小債,就白白浪費學費聘金,為他請老師娶妻子,以及種種的教誨,指望他成人,而壽命一到,忽然死亡。大債還不止如此,必然導致荒廢學業,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才罷手。
諦觀令子,恐是討債而來。幸所負者少,故弱冠而去。當懺悔宿業,努力勤修。天必畀 (b i) 汝好子,光大門戶。況孔子聖人,中年喪子。顏淵大賢,壯歲夭亡。原憲赤貧,子路殉難。夷齊餓死於首陽,伯玉窮困於衛國。將謂聖賢因修德而遭天譴耶,抑亦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耶。但責己德之不誠,勿問天報之禍福。
觀察你的兒子,恐怕是來討債的。幸好欠他的少,所以二十歲就走了。應當懺悔宿業,努力勤修。上天必定賜給你好的兒子,來光大門楣。何況孔聖人,中年也喪子。顏淵是大賢人,三十二歲夭亡。原憲非常貧苦,子路在國君爭鬥中殉難。伯夷叔齊餓死在首陽山,蘧伯玉窮困於衛國。難道說聖賢們因為修德而遭到上天的譴責嗎?還是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呢?只需責備自己的德行不誠,不要計較上天報應的禍福。
能如是者,五福自然臨門,六極決定避舍。謂予不信,有如皦 (ji ǎo ) 日。須知人生世間,具足八苦。縱生天上,難免五衰。唯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將非天以汝倡導淨土,以此無福無壽之子,為汝作頂門一針。
能夠這樣的話,五種福報自然降臨家門,六種惡事決定避開你家。《詩經》中說:“謂予不信,有如皦日”(如果不相信我說的話,就像不相信天上有明亮的太陽。)必須知道人生在世,具足八苦。縱然生到天上,也難免五衰相現之苦。唯有西方極樂世界,無有眾苦,只受諸樂。這或許可能是上天因為你倡導淨土,以這個無福無壽的兒子,為你作頂門一針,讓你警覺。
使汝知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畏懼。人命無常,速如電光。大限到來,各不相顧。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於此猶不惺悟,力修淨業,則與木石無情,同一生長於天地之間矣。
使你知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畏懼。”人命無常,速如電光。死期一到,各奔前程。“一切有為法,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