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印光法師文鈔白話文解釋十六(第2/4 頁)
。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
修行淨土法門,要有決定不懷疑的心理,何必去問別人有沒有效驗?縱然全世界的人都沒有效驗,也不生一念疑心。因為有佛祖摯誠的教言可以依憑。假如去問別人有沒有效驗,就是對佛的言論信得還不夠徹底,而要用人言來定論。這就是偷心,這是不能成事的。英烈漢子絕對不至於舍信佛言而去相信人言。自己心中沒有主張,為校驗佛語的真偽專門去聽人說的話,而將人的話作為自己的前途導師,那不是悲哀嗎?
隨自意三昧,乃從凡至聖通途修法。其言初發心菩薩。雖該攝一切凡夫,實則乃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之圓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以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群機,上求下化。
《隨自意三昧》,是從凡夫到聖人的通途修法。其中所說的,初發心菩薩。雖然也該攝受於一切凡夫,然而實際上則是三心圓發,三德圓證的圓教初住菩薩(約別教,則是初地菩薩)。因為正因理心發,證法身德。了因慧心發,證般若德。緣因善心發,證解脫德。故能於十方世界,現十法界身,普應群機,上求下化。
汝將謂初發心即凡夫之初發心修行者而已乎。汝見金輪所示悟二空法證實相理,便踴躍歡喜,即欲擔荷。(光)恐汝作魔,故詳示其身份,令汝瞭然無惑。
你認為初發心,就是凡夫的初發心修行人而已嗎?你見到金輪咒法中所開示的悟二空法,證實相理,就踴躍歡喜,就想要承擔。我恐怕你作魔,所以詳細顯示初發心的身份,令你瞭然沒有疑惑。
悟二空法,證實相理,正此初發心菩薩之身份耳。其書中所示之法,凡夫皆可依之而修。其所示之身份,且莫說凡夫。聲聞緣覺具大神通,尚不能彀,何況凡夫。
悟二空法,證實相理,這正是此初發心菩薩的身份啊!《隨自意三昧》這本書中所顯示的方法,凡夫都可以依著去修。其中所顯示的身份,且不要說是凡夫。就是二乘聲聞緣覺,具大神通,尚且不能夠相比,何況是薄地凡夫。
其書另刻出時,當諦視之。於無所住生心(一),不住法而行佈施(二),三輪體空(三),一道清淨之義(四)(此四句乃佛法綱要,看經修行者宜知之),大有發明。
這本書另外刻版印出時,應當好好看看。對於:無所住生心(一);不住法而行佈施(二);三輪體空(三);一道清淨之義(四)(此四句話是佛法的綱要,看經修行的人應該知道),有很大的闡明。
(光)欲取此義為頌揭出,令閱者得其綱要。已與蔚如言之。而人事叢沓,力不暇及,且待來年。
我想要取這個義理,寫成偈頌揭示出來,令看的人,得到其中的綱要。已經與徐蔚如說過了。但由於人情事務繁多雜亂,沒時間來做這個事,暫且等待來年再說。
十往生經,乃觀經初首三種淨業之流,刻以傳世,亦無不可。已與蔚如言之。而其錯字等未暇標示,當將原經寄去。古字雖不錯,亦不宜用。
《十往生經》,是《觀無量壽經》開頭的三種淨業正因之類的書,刻印流傳世間,也是可以的。已經與徐蔚如說過了。而其中的錯字等等,沒有時間標示出來,應當將原經寄去。古字雖然不錯,但不適合用。
至言觀身不觀一切,唯觀無緣。無緣者,即隨自意三昧謂空無所有性。既無所有,故無從與其攀緣。若不從根本上一刀兩斷,則心緣紛紛,何能解脫。此數語簡略之極,而意義宏深。祈與蔚如言之。
至於《十往生經》中說到:觀身不觀一切,唯觀無緣。無緣:就是隨自意三昧,就是空無所有性。既然無所有,所以無從用來攀緣。如果不從根本上一刀兩斷,那麼心念緣慮紛紛,如何能解脫。這幾句話簡略之極,而意義宏廣深邃。祈望對徐蔚如說道。
(注:【隨自意三昧】為天台宗四種三昧中“非行非坐三昧”之異稱。謂隨意之生起即修禪定,而不侷限於行、住、坐、臥四威儀。大品般若經稱之為覺意三昧,南嶽慧思則稱之為隨自意三昧。即於一切時中、一切事上,隨意用觀,念起即覺,意起即修三昧。慧思大師著《隨自意三昧》。印祖有寫《隨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注:【三因佛性】系天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