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對照第一回(第2/7 頁)
真能不疑不退,不勞數息持咒參話頭等假借方便,必將成佛),所以能夠因行包括果地之海,果覺通徹因地之源啊(因為把心全用來想佛唸佛,終將成佛,因果一如,無差無偏)!
石印萬張,用結淨緣。又祈善信展轉流通,俾十方法界一切有情,齊還本有之家鄉,常住寂光之淨土云爾。
石印一萬張極樂圖,用來結清淨法緣。又祈望善信之人展轉流通,使得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一齊回到本有的家鄉,常住寂光的極樂淨土啊!重刻佛說阿彌陀經序(代撰)
竊惟淨土之為教也,肇始於彌陀導師,演暢於釋迦世尊。十方諸佛,出廣長舌以讚揚。兩土聖賢,發金剛心而流佈。
我認為淨土這個教法,開始於阿彌陀佛導師,並由本師釋迦世尊宣演闡揚。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來加以讚揚。東西兩土的聖賢祖師,發金剛心來流佈。
總而論之,一代時教,百千法門,無非令人由文字般若而起觀照般若,由觀照般若而證實相般若。既證實相般若,則心淨土淨,情空境空。如一月普印於千江,若萬籟鹹鳴於一風。光明壽命,橫遍豎窮。直與彌陀世尊,同一廣大悠久。
總的來說,釋迦本師一代時教,百千法門,無非教人由文字般若而生起觀照般若, 由觀照般若而證得實相般若。既然證得實相般若,則心淨土淨,情空境空。如同一月普遍印於千江水,好像萬種聲音都鳴響在同一風中。光明壽命,橫遍十方,豎窮三世。可說是與阿彌陀佛世尊,同樣的廣大悠久。
如是則何經非淨土之經,何行非淨土之行。約而言之,唯淨土三經,專明其致。大啟願輪,深明緣起,其唯無量壽經。專闡觀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觀經。
這樣說來,哪一部經不是淨土的經典,哪一種行持不是淨土的行持呢?簡略地說,唯淨土三經,專門說明了淨土法門的道理緣由。其中,《無量壽經》,大啟發願之輪,深深地說明了緣起因由。《十六觀經》,專門闡述觀想之法,兼帶顯示往生淨土之因。
如上二經,法門廣大,諦理精微。末世鈍根,誠難得益。求其文簡義豐,詞約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篤修一行,圓成萬德,頓令因心,即契果覺者,其唯佛說阿彌陀經歟。
上面二部經典,法門廣大,真諦之理精細微妙。末世鈍根之人,實在難以得到利益。尋求其中文字簡單,法義豐瞻,言詞簡約,義理富足,上中下三種根機普遍加被,九法界眾生共同遵守,下手容易而成功高妙,用力微少而得效迅速,專修一種行門,圓滿成就萬德,頓時令因地心,契入果地覺的,就只有《佛說阿彌陀經》了啊!
良由一聞依正莊嚴,上善俱會,則真信生而切願發,有若決江河而莫御之勢焉。從茲拳拳服膺,執持萬德洪名,念茲在茲,以至一心不亂。能如是,則現生已預聖流,臨終隨佛往生,開佛知見,同佛受用。
實在是由於一聽聞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麼真信生起,切願發起,就如同決堤的江河無法抵禦的形勢一樣。從此衷心信奉,執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念念不忘,以至心念專一不散亂。能夠如此,那麼現在生已經預入到聖人之流,臨命終時隨佛接引而往生極樂,開佛陀的般若知見,同佛陀一樣受用圓滿報身。
是知持名一法,括囊萬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該果海,果徹因源。誠可謂歸元之捷徑,入道之要門。古德謂餘門學道,如蟻子上於高山。唸佛往生,似風帆揚於順水。良有以也。
所以知道持名唸佛這個法門,包括萬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實在是迴歸本元的捷徑,進入修道的要門。古德說:其餘法門學道,如同螞蟻攀上高山。唸佛往生,好似風帆揚於順水。實在是有道理啊!
(某)宿業深重,罔諳 (ān ) 淨宗。實無自利利他之力,頗有己立立人之心。重刊此經,廣為流通。俾讀者各各執持名號,鹹歸一心。迥出塵世,倏 (sh u) 登極樂。以法藏之願輪,攝取眾生。仗淨土之境緣,直趨佛果。
我宿世業障深重,不很精通淨土法門。沒有自利利他的力量,頗有自己成就也成就他人的心。重新刊印這部經,廣為流通。使得讀者各各執持名號,都歸一心不亂。迥然出離五濁塵世,快速登上極樂世界。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輪,攝取眾生。依仗淨土的境緣,直趨佛果。
庶無問自說,不付空談。而有聞斯行,方為實行。遂稽首謹勸而說頌曰。見聞隨喜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