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對照第二回(第2/7 頁)
。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箕子之陳洪範也。末後方明向用五福,威用六極。二者若不併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而論,則上天之畀(b i)與,聖人之言論,明王之政令,諸多矛盾(如奸黨榮貴,忠藎(j in )誅戮,顏淵短命,盜蹠長壽等)。
孔子讚美《周易》。最初就說:修積善行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吉慶。累積惡行的人家,必然有更多的禍殃。箕子陳述《洪範》。最後方才說明,用五種幸福引導人行善,用六種困苦警戒人為惡。孔子與箕子如果不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一起來論說,那麼上天的賜與,聖人的言論,明王的政令,就存在許多矛盾(如奸黨得到榮華富貴,忠臣被誅害殺戮,德學俱善的顏淵短命,橫行的匪徒盜蹠得以長壽等等)。
若知前後因果,則窮通得喪,皆我自取。縱遇逆境,不怨不尤。只慚己德之未孚,不見人天之或失。樂天知命,無往而不自在逍遙也。
如果知道前後的因果,那麼貧窮、通達、得到、喪失,都是我自己導致的。縱然遇到逆境,不怨天不尤人。只是慚愧自己的德行未能使人信服,不見人天的過失。樂天知命,所到之處沒有不自在逍遙的。
人徒見何君之一門慈孝,四世同堂為慶。而不知其致此者,由多生之培植來也。須知娑婆世界,壽命短促,百年即為上壽,而能得者有幾。
人們只是看見何家一門的慈孝,四世同堂的喜慶。而不知道之所以能夠如此,是由多生培植而來的。必須知道娑婆世界,壽命短促,一百年就為高壽,而能得百歲的人有幾個呢?
今何君幸慈親之壽,已滿六旬。特啟華筵,承歡上壽。廣徵詩文,用佐壽觴。可謂篤於事親,以身設教者也。又須知其窮三際而不遷不變,歷萬古而無減無增者,方是老夫人即心本具之真實壽量也。
今天,何閬仙慶祝母親的六十壽辰。特地開啟豐盛的筵席,承歡母親的壽誕。廣泛徵集詩文,用來佐助壽酒之興。可說是切實侍奉母親,以身行施設教化啊!又必須知道,窮盡過去、現在、未來三際而不遷流不改變,歷經萬古而無減無增的佛性,方才是老夫人即心本具的真實壽量啊!
蓋吾人現前一念,本自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直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以背覺合塵,迷心取境之故。致令原無遷變增減者,常受遷變增減之厄。了無一念常住不動之時矣。
因為我們每個人現前一念,本自靈明洞徹,湛寂常恆。當下與三世諸佛,無二無別。但是因為背離覺性,合於塵境,迷惑真心,攀取外境的緣故。致使原本無遷流變化增減的佛性,常受遷流變化增減的苦厄。了無一念常住不動的時候了。
我大覺世尊愍之,示生世間,成等正覺。隨順機宜,廣垂言教。普令一切眾生,背塵合覺,複本心性。滅元無之幻業,了本有之真心。故華嚴經雲,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大覺世尊憐愍眾生,乘願示生在這個世間成就佛道。隨順眾生的根機和適宜的法門,言教廣傳於後世。普令一切眾生,背塵合覺,恢復本有心性。滅除元本沒有的虛幻之業,明瞭本有的真心。所以《華嚴經》中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須知智慧德相,與妄想執著,唯是一心,原非二物。迷之則全智慧德相,便成妄想執著。悟之則全妄想執著,即為智慧德相。喻如水結成冰,冰融成水。亦如醉見屋轉,屋實不轉。迷謂方移,方實不移。所謂萬境本閒,唯心自鬧,一心不生,萬法俱息者。此之謂也。
必須知道智慧德相,與妄想執著,唯是這一個心,原本不是二個東西。迷惑了,那麼全體智慧德相,就成為妄想執著。覺悟了,那麼全體妄想執著,就成為智慧德相。譬如水結成冰,冰融成水。也如同醉酒之人看見房屋轉動,而房屋實際沒有轉動。迷路之人認為方向移動了,而方向實際沒有移動。所謂的,萬境本無事,唯心自擾亂,一個心念都不生,萬法全都止息了。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此理悟之雖易,證之實難。若非宿根成熟,孰能親證親到。故我世尊,特垂方便,立一信願唸佛求生淨土法門。無論若聖若凡,或愚或智,與夫天仙修羅之輩,地獄鬼畜之儔。但能至誠發願,持佛名號。聖則頓成佛道,餘則帶業往生。
然而這個道理覺悟到雖然容易,證到卻實在太困難。如果不是宿根成熟,誰能親自證到。所以我佛世尊,特別垂示方便,建立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