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印光法師文鈔白語解對照第二回(第3/7 頁)
個信願唸佛,求生淨土的法門。無論是聖人凡夫,愚人智者,與天人仙人、阿修羅之輩,地獄、餓鬼、畜生之類。只要能夠至誠發願,持佛名號。聖人即能頓成佛道,其餘的則可帶業往生。
既得往生,則惑不期斷而自斷,德不期證而自證。譬如洪爐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覿面,鄙念全消。
既然得以往生,那麼煩惑沒打算斷除而自然斷除,性德沒打算證得而自然證得。譬如大冶洪爐與一片雪花,雪花還沒有飄到爐邊就被融化了。與有道德的人親見一面,俗鄙之念就完全消失了。
夫孝子之於親,宜先乎本而次乎末,養其體而導其神。倘唯知服勞奉養以安之,立身行道以榮之,而不知以常住無生之道,唸佛往生之法,諭令修持。
孝子對於雙親,應該先關心根本而其次關心枝末,奉養雙親的身體而引導他們的神識。倘若只是知道服勞奉養以安置父母,立身行道以使父母榮耀,而不知道以常住無生的佛道,唸佛往生的方法,告知他們來修持。
使其生唸佛號,死生佛國。辭生死之幻苦,享常住之真樂。承事彌陀,參隨海眾。聞圓音而三惑淨盡,睹妙境而四智圓明。不違安養,遍入十方。上求下化,廣作佛事。徹證即心本具之佛性,普作苦海度人之慈航。
使他們活著唸誦佛號,死後往生佛國。告別生死輪迴的虛幻之苦,享受常住不變的真實快樂。承事阿彌陀佛,參隨蓮池海眾。聽聞佛陀的圓音,而三惑淨除究盡,睹見極樂妙境,而四智圓悟徹明。不離安養國,遍入十方界。上求下化,廣作佛事。徹證即心本具的佛性,普作苦海度人的慈航。
是所謂見小而忘大,得近而遺遠。乃中人之局見,非達士之大觀也。若能令慈親與己,並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養,同證無量光壽,同享寂滅法樂,同作彌陀法王子,同為人天大導師。
所謂見到小孝而忘記大孝,得到淺近而遺忘了深遠。這是中等人的侷限淺見,不是通達之士的宏遠觀察啊!如果能夠令母親與自己,以及家眷,同出娑婆,同生安養,同證無量光壽,同享寂滅法樂,同作阿彌陀佛的法王子,同為人天大導師。
方可盡其孝慈之心,與夫教育之誼。其所謂孝慈教育,非世之所謂孝慈教育也。此家慶圖原始要終之極致。倘不以予言為非,待至同生淨土之後,用大圓智鏡,攝彼蓮池海會之影,普贈沉溺苦海之同胞。予亦當竭其愚誠,序而贊之。
方才可以盡我孝敬母親,慈愛後輩之心,與教育的情誼。這裡所謂的孝慈教育,不是世間所謂的孝慈教育,而是貫徹家慶圖始終的至理。倘若不認為我的話不對,等到同生淨土之後,用大圓智的寶鏡,照攝他們在蓮池海會的影像,普遍贈予沉溺在苦海的同胞。我也當竭盡愚誠,寫序來加以讚歎。募設千僧齋序(代在家善人作)
泥龍雖不能致雨,禱雨者必祭泥龍。凡僧雖不能降福,求福者須供凡僧。而況觀音大士現身塵剎,尋聲救苦,其應化之跡,在乎普陀。
泥土做的龍雖然不能降雨,但祈雨的人必定要祭奉泥土做的龍。凡夫僧雖然不能夠降福,但求福的人必須供養凡夫僧。何況觀世音大士現身塵剎,尋聲救苦,他的應化事蹟,就在普陀山。
是以歷朝欽敬,舉世尊崇。其山僧眾,及十方來者,皆屬如來弟子,大士兒孫。當香會時,幾滿二千。其中凡聖交參,行位難辨。可不念大士恩,培出世因,以至誠心,平等供養乎。
因此歷朝歷代欽敬,舉世尊崇。普陀山的僧眾,以及從十方來的僧眾,都是如來弟子,觀世音大士的兒孫。在香會(觀世音菩薩聖誕)期間,將近有二千位僧人來應供。其中凡夫聖人互相參雜,修行位次難以分辨。怎可不念觀世音大士之恩,培植出世之因,以至誠心,來平等供養呢?
心若真切,不但住世大阿羅漢如賓頭盧尊者等,定來應供。即大士或亦現凡僧身,俯臨法會。其功德利益,何可名言。
發心如果真切,不但住世的大阿羅漢,如賓頭盧尊者等,一定會來應供。即使是觀世音大士,或者也會示現凡僧身,親臨法會。這個功德利益,怎可稱說。
某擬於來年二月間,於法雨禪寺虔設千僧大齋,廣結良緣。非但自力微弱,實欲與人為善。因募善信,隨心樂助。入寶山者切勿空手,沐法澤者各報佛恩。
我打算在明年的二月份,在法雨禪寺虔誠施設千僧大齋,廣結良緣。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財力微弱,另外也實在是想要與人為善。因此募集善信人士,隨喜發心樂助。進入寶山的人,千萬不要空手而歸,沐浴過佛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