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開學快樂(第4/7 頁)
抱負。”
征服者認真地聽著,隨即拿起筆來,在紙上寫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幾個字,並在旁邊做了一些簡單的註解。他的思緒跟隨著學者的講解,在腦海中描繪出一幅古代學者講學論道的畫面。這不僅是對經典的學習,更是對心靈的洗禮。
隨著課程的深入,學者開始講解清朝的當代政治。他說道:“今日之大清,雖疆域遼闊,國勢強盛,但也並非沒有隱憂。我們不僅需警惕外部列強的虎視眈眈,更要注意內部官僚的腐敗現象。作為未來的棟樑之材,諸位學子應當深入瞭解當下政局,探究如何在亂象中撥開迷霧,辨明事理,才能有所作為。”
這番話令征服者不由得思考起自己曾經在軍營中見過的一些情形,心中有所感觸。他在筆記本上寫下“外部威脅”和“內部腐敗”幾個字,並在後面打上重重的感嘆號。此時,他對老師講授的內容產生了疑問:既然朝廷內部有如此多的問題,為何這些在課本上很少被提及?在儒家經典的教導下,這些問題是否也有解決的方式?
課後,征服者並沒有急著離開教室。他趁著學者整理講稿的時間,快步走到講臺前,向學者請教:“老師,您提到大清國勢雖強,但也存在著不少隱憂。作為學子,我們應該如何學習經典,才能真正理解和應對這些問題呢?”
學者抬頭看了他一眼,眼中閃過一絲欣慰,微笑著說道:“好問題。你們這一代年輕學子,不僅要學會‘格物致知’,還要學會‘知行合一’。所謂‘格物致知’,就是要深入探討事物的本質;而‘知行合一’,則是要把所學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際中去。若能做到這一點,即便是面對複雜的局勢,也能找到出路。”
征服者對學者的回答若有所思,他深刻地體會到,讀書不僅僅是為了背誦經義,而是要學會思考並解決實際問題。帶著這些想法,他走出教室,感覺到今天的課程不僅是知識的啟蒙,更是思維的開端。
離開教室後,征服者與幾位同學一起走向藏書樓。他們邊走邊討論今天課堂上的內容,一位同學說道:“老師說得很有道理,單靠死讀書無法解決實際問題,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當下的政局。”另一位同學補充道:“是啊,尤其是現在的國勢,說是盛世,但我聽家裡人說,地方上也有許多徇私枉法的官員,這些都是學問書本中沒有提到的。”
征服者插話道:“所以,我們更要學會如何用經典中的智慧來指導現實中的問題。譬如,孟子曾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句話提醒我們,真正的治國之道還是要讓百姓安居樂業。”
討論讓他意識到,同學們對學問的理解有著不同的深度,也有著各自獨特的視角。他決定在今後的學習中,不僅要深入研究經典,還要多多瞭解同學們的見解,以便形成更為廣闊的視野。這種討論的氛圍無疑為他的思考增添了新鮮的養分。
隨後,他來到藏書樓,翻閱了幾本關於清朝政局的史書,試圖進一步理解課上所學的內容。書籍中提到,隨著朝廷逐漸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科舉制,大量讀書人進入官場,但也因官員的任用和監督制度不夠完善,滋生了不少貪汙腐敗的現象。這些文字與課堂上學者的講述相互印證,讓征服者的思路更加清晰。
這一天的學習,不僅讓征服者對《四書五經》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他對清朝當代的政治局勢有了一種全新的視角。他明白,要成為一名真正的有志之士,必須兼顧學術與現實,知行合一,才能在未來有所作為。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打算繼續深入學習經典,同時關注時局動態,時常向老師請教疑問,並與同學們展開更多的討論。這種追求真理與實踐的結合,成為他在學堂裡不斷前進的動力。
首次課堂的經歷,開啟了征服者求學路上的新篇章。正如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這堂課為他照亮了知識與智慧的道路,讓他更加堅定地走在追求學問與改變命運的旅途上。
隨著課程的深入,高等縣級學堂的學術競爭逐漸白熱化。每當課後走在學堂的廊道里,征服者總能聽到同學們圍繞某個問題展開的激烈辯論,或者見到藏書樓的角落裡有人埋首苦讀。這樣的場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形成了一種緊張而富有挑戰性的氛圍。每一個學子都在追求學術上的精進,因為大家心中都有著相似的目標——不僅僅是透過考試,更要在學堂內外成就一番事業,贏得未來的機會。
征服者很快發現,學堂裡有幾位同學對儒家經典的理解有著獨特的見解。例如,一位名叫文謙的學子,在討論《孟子》的課堂上常常能提出不同於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