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獲利頗豐(第1/3 頁)
智宵率領下軍與新軍尾隨白公勝南下,一直將雙方的間隔控制在五公里左右。
他們在“新鄭”取得勝利,繳獲了楚軍丟棄的大量物資,僅僅糧秣便超過十萬石,各類晉軍可以使用的兵器三萬餘。
楚軍的弓多為竹弓,箭也以竹杆居多,講道理晉軍根本不會去使用。
弓的射程看弓臂,弓臂越長射程也就越長,但是竹弓無法與木弓提供的張力相比。
竹弓再加上竹箭桿,講實話超過五十米對沒有著甲計程車兵殺傷力都有限,原因是射出去的箭矢超過五十米就會有些飄忽,到五十米外動能也基本消耗得差不多了。
楚國當然知道竹弓和竹箭桿與其它種類相比較會顯得弱勢,問題在於有心更改但被腐朽制度拖累,地方貴族壓根捨不得投入。
製作一張弓需要很多工序,並不是砍根木材就算完事,光是一道浸泡弓臂的程式就要耗時三個月以上。
合格線以上的箭矢,價格歷來都不便宜!
以當前的物價來說,一柄戈的價格約十五枚錢幣,一枚錢幣可以採購五支箭。
到了漢朝的時代,一支箭的價格約三十文,一把普通的劍價格五百文;宋朝一支箭的價格乾脆飆升到七十四文,一把普通的刀應該不會超過一貫(千文)。
相對於近戰兵器來說,射出去的箭矢其實大多成了一次用品,即便進行回收,大部分箭矢的箭桿其實已經不可再次使用,只能重新制造箭桿再裝上回收的箭鏃。
通常一場交戰打下來,射出去的箭矢少說也是數千、過萬,多的則是數萬、十萬以上,簡直就跟在撒幣似得。
至於遊牧族裔的箭矢?他們多使用骨箭鏃、石箭鏃,或是乾脆沒有箭鏃,箭桿也是儘量削得筆直一些,跟諸夏的箭矢不在同一個等級。
另外,遊牧族裔真不是各種影視作品裡面那樣人人善射,如同農耕族裔多會耕田那般,遊牧族裔多數擅長的是放牧。
遊牧族裔真的人人善射,不至於數十萬人才出現個位數的射鵰手了。
特別提到遠端武器的原因,有楚軍大批捨棄竹弓和竹箭,再來便是韓庚不久前正式宣佈,韓氏不再把控遠端專精。
這是魏氏宣佈放棄甲冑市場之後,智氏表態開放紡織市場,韓氏不得不跟上。
隨同一起宣佈開放市場的還有趙氏。
每一個卿位家族都向對方開放市場,變成了比拼技術,會不會打價格戰來搶奪市場之類,暫時不太好說。
南下的晉軍沒有一直尾隨白公勝這支敗軍。
智宵要的是讓楚軍敗兵一直承受精神壓力,搞得他們沒有多餘的時間去進行思考,算是幫白公勝一把。
晉軍追擊到原陳國地界,智宵劃定好了各自的活動區域,大軍以“旅”為單位散開,針對楚國的洗劫和擄掠開始了。
白公勝帶上三萬餘亂軍直奔楚國都城“郢”而去。
一直在關注楚國動向的智宵在進入陳地的八天後得知,楚國令尹子西統率五萬餘部隊北上。
隨後,子西所部在“方城”東北方向遭遇白公勝所部,雙方在相遇的第三天開打,結果是子西所部兵敗退回“方城”的後方,白公勝率軍拐向原蔡國的地盤。
白公勝進入蔡地並未停留,再次進入唐地,短暫的休整之後,繼續向“郢”進發。
“公子勝一路並無遭遇封君攔截,乃有封君攜私軍加入。”
“楚國今次內亂,看似撲朔迷離,不知當是何等走向。”
“我等洗劫陳地,子西擔憂‘方城’得失,並未率軍追擊公子勝。”
智宵在做簡單的時政通報。
陳國滅亡的時間僅五年不到,陳人還未對楚國產生歸屬感,將他們擄到晉國,無非就是換個服務物件,不會讓陳人產生額外的仇恨。
智宵率軍進入陳地,另一個用意就是牽制楚國,不使楚國能夠全力平叛。
如果楚國對他們這一支晉軍採取無視態度?智宵就要越過“方城”繼續洗劫,乃至於兵逼楚國都城“郢”了。
所以,先知先覺的智宵先創造出時勢,再就時勢的發展在狠狠地打擊楚國,佔到實際便宜的同時,達到了削弱楚國的這個目標。
“我聞孫武率軍已達‘武城’,大有進逼再次攻打楚都之意?”魏駒問道。
吳國這一次也出兵進犯楚國,主將還是名聲赫赫的孫武。
自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吳國連續擊敗楚國,楚國的半壁江山一度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