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獲利頗豐(第2/3 頁)
至今還有很多疆域是敵佔區。
孫武這一次西向,抵達了吳軍佔領的最西邊,駐紮在了趙文子(趙武)築造的城池。
那一座“武城”是在第一次“弭兵會盟”前由趙武督造,本來就是作為駐軍的要塞,因而稱為“武城”這個名字。當時是智罃作為晉軍主將率軍南下支援陳國,趙武時任新軍將。
春秋時代,用於駐兵的城池統一稱作“武城”,後面會由當地人改名字。
智宵當然聽說了孫武率軍駐紮“武城”的事情,只是認為孫武再次攻打楚國都城的可能性不高,起碼楚國不亂到一定份上,不會採取行動。
那麼現在的情況就是,晉國和吳國儘管沒有溝通,互相之間卻是形成了一次互動,雙方從北面和東面牽制楚國,給予白公勝製造更好的作亂環境。
智宵思考事情慣於從全域性出發,其實這也是他最大的優勢。
現如今會從全域性出發的謀略家並不多,將智宵、孫武計算在內,存世者絕不會超過五個人,能夠確認的其中一個就是宋國執政子罕。
“我等何時退兵?”韓庚比較突兀地問了這個一個問題。
韓氏當前很是急不可耐地想對衛國動手,壓根不想在其它方位繼續耗下去。
之前,韓庚本不想南下,遭到趙毋恤的苦苦哀求才同意下來。
他們進入陳地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儘管各種所獲頗豐,由於重心的不同,韓庚仍舊不想繼續待下去了。
智宵先掃了趙毋恤一眼,再看向韓庚,說道:“新軍將可自行率本部歸國。”
韓庚露出了為難的表情。
根據約定,韓氏會與魏氏一塊進軍衛國實施入侵,打的並不是劫掠戰爭,也不是為了獲得進貢的“征服”戰爭,要進行的是滅國之戰。
所以,魏駒不回去,以魏氏之前的損耗,魏氏立刻對衛國展開行動的可能性不大,只有韓氏動手算怎麼回事?
魏駒見韓庚再注視自己,說道:“豈有半途而廢道理?”
陳地沒有抵抗者,晉軍在這邊的行動少有使用暴力,變成在幫陳人搬家。
魏氏和韓氏出兵攻打衛國,將衛國滅掉是雙方平分土地。
現如今不止智氏缺少人口,魏氏為了各地的開發也相當缺乏勞動力。
他們將衛國滅掉,獲得的四成人口要交給智氏,魏氏有機會獲得更多的人口,怎麼捨得放棄呢?
另一個不想走的還有趙毋恤。
趙氏陷入非常危險的險境,迫使他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源建設“晉陽”地,勞動力就是極度缺乏的一項資源。
陳人失去了自己的國家,他們變成了一群綿羊,對誰都表現得異常服從。
這樣的陳人管理起來的成本不大,並且顯得極易融合,怎麼都算是一種優質的資源,錯過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韓庚見到沒有人附和自己,尷尬地笑了笑不再說話。
他們在陳地行動一個月,抓捕到的人口約有十六七萬。
陳地的其它物資?講實話幾位卿大夫並不在意。
最優質的物資早在陳國的國祚滅亡被楚國搬到“郢”都去了,陳國原來的貴族也為了生存拿出積蓄賄賂楚國高層,怎麼可能剩下多少好東西?
智宵跟幾位卿大夫的商議結果是,所獲人口智氏得四成,剩下的六成由魏氏、韓氏和趙氏去平分。
這一戰的主將是智宵。
晉軍的主將本來就掌有對戰利品的分配權,公道的去分是道理,不講道理全吞了也有相關權柄支撐。
他們能夠南下洗劫的機會也是智宵創造出來,哪怕魏駒、韓庚或趙毋恤對智氏所佔四成心裡有意見,肯定不會選擇去當那個出頭鳥反對。
再一個月後,陳地被晉軍洗劫得幾乎搶無可搶,智宵考慮要不要進軍蔡地的時候,楚國的使節團到了。
擔任正使的人是戰場上逃脫的沈諸梁,他來的第一時間先通知楚國先令尹子西自殺的訊息。
子西自殺?這件事情發生在沈諸梁出使的十天之前,自殺地點就在“方城”後面的“申”這座城池裡。
子西之所以自殺是給白公勝一個交代,自殺前寫信給白公勝,承認違背諾言,希望用自己的死來換取白公勝回頭,不要再繼續傷害楚國。
看起來,子西是怕白公勝進逼“郢”都,將要製造楚國更大的混亂。
實際上,子西的死跟晉國和吳國有關,怕的就是楚國繼續內亂下去,遭到晉軍從北部和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