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瀕湖脈學》七(第1/1 頁)
弦脈,其脈象端直而長,宛如緊繃的弓弦。《素問》中有記載:“弦脈,端直以長。”而《脈經》則形容其如張弓弦一般。用手指按壓時,弦脈位置固定,不移分毫,給人一種綽綽有餘的感覺,就像按在琴瑟的弦上。巢氏曾說:“弦脈狀若箏弦。”《脈訣》中也提到:“弦脈從中直過,挺然指下。”
在八卦中,弦脈屬於震卦;在四季中,它代表著春天;在人體中,與肝臟相對應。正常情況下,弦脈應輕虛而滑,這是健康的脈象。如果弦脈變得實滑,如同循著長竿一般,那就說明身體出現了病症。而當弦脈勁急如新張弓弦時,往往預示著生命垂危。池氏曾說:“弦緊而數勁太過,弦緊而細為不及。”戴同父也認為:“弦而耎,其病輕;弦而硬,其病重。”
《脈訣》中曾提到弦脈“時時帶數”以及“脈緊狀繩牽”,但這些都不是弦脈的真正特徵,因此現在將其刪除。
【體狀詩】
弦脈迢迢端直長,彷彿是肝經中的木氣旺盛,土氣受到了損傷。患者常常感到怒氣滿胸,想要大聲呼喊,同時眼睛也會被翳蒙所困擾,淚水不斷地流淌。
【相類詩】
弦脈來時端直似絲絃,緊繃時則如繩索左右彈動。緊脈強調的是力量,而弦脈則著重於脈象。牢脈則是弦長而沉伏在指間。
此外,還有長脈。
【主病詩】
弦脈與東方的肝膽經相應,常常與飲痰、寒熱、瘧疾等病症纏身。在診斷時,需要仔細分辨脈象的浮沉遲數,以及脈象的大小單雙,以判斷病情的輕重。
寸部弦脈可能導致頭痛和膈部多痰,而左關部的弦脈則可能與寒熱症瘕有關。右關部的弦脈則提示胃寒和心腹痛,尺部的弦脈則可能與陰疝和腳部拘攣有關。
弦脈是木氣旺盛所導致的病症。浮弦脈可能表示支飲外溢,沉弦脈則可能意味著懸飲內痛。瘧疾的脈象也常常是弦脈,弦數脈多表示有熱,弦遲脈多表示有寒。弦大脈主虛,弦細脈則表示拘急。陽弦脈可能導致頭痛,陰弦脈則可能引起腹痛。單絃脈可能與飲癖有關,雙弦脈則可能是寒痼之症。如果患者不思飲食,那是因為木氣剋制了土氣,病情往往較為難治。
革脈呈現出弦而芤的脈象特徵。這一描述最早由仲景提出,他形容這種脈象如同按壓鼓皮一般。而丹溪則進一步將其比喻為按鼓皮的感覺。
仲景曾指出,脈象表現為弦,則意味著體內有寒氣;若脈象呈現芤象,則表明身體處於虛弱狀態。當虛寒相互交織時,便形成了革脈。對於男性而言,出現革脈可能預示著亡血失精等問題;對於女性來說,則常常與半產(即流產)以及漏下(非經期出血)等病症相關聯。《脈經》中有言:如果三部脈象都呈現革脈,久病之人遇到此種脈象往往預後不佳,甚至可能導致死亡;然而,如果是突然發病而出現革脈,則尚有生機可言。
李時珍認為,革脈實際上就是芤弦兩種脈象相結合而成,因此兩者都會共同指向失血的症狀。眾多醫家所著的脈學書籍當中,有的將革脈誤認為是牢脈,從而造成了有時有革脈卻沒有牢脈記載,或者存在牢脈但不見革脈記述的情況,使得二者之間界限模糊不清,難以準確辨別。殊不知,革脈是浮脈且脈象空虛,而牢脈則是沉脈並且脈象堅實有力,它們無論是在形態還是所對應的病症方面,都有著明顯的差異。
此外,按照《甲乙經》中的說法:脈象表現為渾渾革革,就好像湧泉一樣洶湧而出。若是病情逐漸發展到如此程度,那就相當危險了。假如脈象顯得弊弊綽綽,來去如同弓弦一般迅速,一旦脈象斷絕,那麼患者多半會面臨死亡的結局。這裡所說的“渾渾革革”是指脈象來得渾濁不清,而且變化急促猶如湧泉般噴湧而出,之後卻無法返回。王貺把這種脈象視為溢脈,但它和此處所討論的革脈並不相同。
【體狀主病詩】
革脈的形狀恰似按壓鼓皮,乃是芤弦兩脈相互結合所致,反映出人體內部的虛寒狀況。女子出現革脈,很可能伴有半產以及崩漏等婦科疾病;男子若現此脈,則可能因營血虧虛而時常做夢遺精。
【相類詩】
關於革脈的相似脈象,請參見芤脈和牢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