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低迷(第4/6 頁)
電話的嘗試。林麗非常有成就感。因為招進來了一個人,讓她的主任生涯得以重新開始。這個舊同事有很好的資源,自己也是好幾家餐廳的股東。他居然從不認同保險行業,到自己做這行,還開發了好些客戶資源。
林麗也改變了過去要一對一面對面見客戶的模式,那樣子一下午只能見幾個人。要不就要在一個圓桌上吃飯,一次同時見多個客戶,但七嘴八舌的效果並不好。疫情讓大家都習慣了線上溝通,有時候線上可以一對多,是比較有效的。
時間過得真快,一年又要過去了,到了2023年底的時候,林麗這一年接了好幾個孤兒單客戶,就是之前的業務員離職了,客戶沒有人服務。公司說可以讓客戶打客服熱線,讓這些客戶選擇自己想要的業務員服務。她因此接了幾個這樣的客戶。
去年上半年接過來的一個孤兒單,有四個孩子,家裡開連鎖餐廳的。夫妻倆文化不高,靠著這餐廳,養活了一大家子人,他們在深圳買了房子。
林麗最初接觸他們是幫他的一個孩子理賠意外醫療險,當時孩子摔傷了,住院治療,她順利幫他代辦了報銷,實時到賬。客戶還挺感激的,由此雙方有了比較好的信任基礎。到了2023年的下半年,她的二女兒在學校和同學發生口角,互相推搡了一下。
當時老師讓家長去學校,這個客戶的女兒被同學推倒在地。他們擔心會不會有內傷,就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在拍胸部ct的時候,醫生說發現孩子肺部有陰影,又不像結節,感覺不太好,讓儘快住院做進一步檢查。
這可把夫妻倆嚇壞了。他們家親戚全部集中在一起出主意。有人建議他們去北京上海檢查,更好一點。當時他們想到了老家有個遠房親戚,在上海專門給各大醫院的食堂供貨的。於是透過這個親戚,給他們預約了上海一家肺病的專科醫院。
夫妻倆火急火燎地連夜帶著孩子去了上海。經過檢查,醫生確診為早期肺腺癌。醫院裡得肺病的人 真多,凌晨就已經很多人在排隊等著看病了。
他們家小孩才10歲,並不知道父母這麼著急為什麼。他們也不敢和孩子說她的疾病,只是告訴孩子,她可能得肺炎了。
小朋友也不懂,就只知道自己生病了,要在醫院住院一陣子。醫生和夫妻倆說,他們要儘快手術,這個手術不大,微創,看現在的情形,切一片肺葉就可以,還沒有發生轉移,也沒有影響到周邊的部位,還是比較幸運的。
夫妻倆擔心極了,他們家族都沒有人得過癌症,怎麼會這樣?這對夫妻一直在手術室門口等候,等到手術完成後,做了病理檢查,確診了腺癌。他們聽了醫生說,不需要化療放療,做完手術一週就可以出院,出院後三個月後再回來複診,之後半年複診一次,防止復發。
他們住了一週院就出院了,孩子就正常上學,不影響她上體育課什麼的。他們當時給孩子買的那份終身重疾險,才交了四年保費,每年7700多元,沒想到這次申請理賠,一下賠了50萬。
住院醫療的費用也有醫療險報銷了,補充了社保的不足。而且,他們當年買的那個重疾險里居然還有父母的陪護金,彌補父母的誤工費,分六個月發放,每個月2萬元。
這份溫情的保險,讓這對夫妻心裡有了一絲暖意。他們不用過於擔憂醫療費的問題,和之後孩子恢復期的問題。他們把理賠金存入給孩子買的教育金的萬能賬戶裡。如果未來萬一不測,孩子復發或轉移了,除了那份重疾險裡的多次賠付的50萬重疾金,他們還有一筆應急的現金流。
他們不久就回到了深圳,繼續生活。這對夫妻很有保險意識,讓林麗給他們家保單做下檢視,看還要補充什麼保障。
林麗經過檢視保單後發現他們家小兒子重疾險不是終身保障的,建議補充上了終身重疾險,還給夫妻倆增加了100萬定期壽險,對沖他們家庭責任最重的20年保障。他們家四個孩子,四個老人,一個經濟支柱,家庭經濟壓力還是很大的,如果遇到風險,家庭的經濟收入就岌岌可危了。
重疾發現早還是幸運的。可以更好地生活,不影響家人的生活品質。每次理賠,林麗都會對自己的職業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畏之心。
她這幾年疫情後理賠的客戶逐漸多起來。在當年底,她又遇到了一起重疾理賠。這是個中學校長,前兩年在朋友推薦下,在林麗這裡投保了一份保十年的消費型的重疾險。她投保時是透過林麗分享的投保連結進去操作的。
當時林麗是透過親戚認識了這個校長,她看得出這個校長其實並不瞭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