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爭奪新的機會(第1/3 頁)
林麗一週連續講了兩天早會,這是她之前沒有過的。最近都在推個人養老金保險。林麗看到很多人在微信公眾號在寫文章關於這個話題的討論。
林麗對這個產品的結構和背景已經比較瞭解了。她自己也試著在銀行App裡檢視了各種匹配的可選產品。她認為單獨投保一款產品,可能沒有組合多款產品的風險小。畢竟裡面多款可選擇的產品都不是保本保息的。保險類的稍強一些,有的會寫保底利率2%。但是未來領取還需要付3%稅。
很多人就在權衡利弊。她之前跟幾個朋友聊過這個個人養老金,有的人認為這個不實際,他們不需要。尤其一些單位福利比較好,有企業年金和團險的客戶,他們認為現在的收入下降了,稅點並不高。還是要開源節流,認為存個人養老金賬戶的產品獲得退稅權益並不吸引他們。
即使有的人開通了這個賬戶,在前兩年,也不輕易選擇養老保險類的產品,而是存了三年五年的定期存款。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鎖定幾十年和定期幾年,各有利弊,一旦發生變化,定期時間短,容易做出調整。每年這個賬戶也就最高元,不論選擇什麼型別產品,稅收優惠權益都是一樣的。
但林麗認為針對那些稅點不高的人,有交社保的人群,還是建議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至於現在存錢進去還是以後存錢進去都是自願的,可以選擇的。
雖然不知道未來會怎麼變化,但是現在有能力的還是可以存一些養老儲備金。畢竟未來大家都是會老的,退休後多一筆錢還是很欣喜的。她覺得可以更多從養老儲備方面來考慮。即使沒有這個人養老金賬戶的推出來,也是要存錢養老的。
單靠社保的那些錢,有可能以後並不能滿足日常的開銷,特別是企事合一雙軌合併之後,大家會發現社保繳費的基數上調了,每個月要交的社保金額提高了。
自己還是要多做一些準備,才能滿足幾十年後退休養老時候的每個人費用的差額。現在社保養老金的替代率還是比較低的,退休前在企業裡每個月收入一萬的人,有可能退休後社保就領個四五千了。更多的人只能拿到兩三千。
當然,也不是每個人都這麼焦慮未來退休養老,有的人可能有自己的副業,或者家裡本來就有積蓄和資產,不擔心。有很多人對於現在交社保進去,未來能拿到多少都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林麗他們早會的時候聽著個人養老金保險的操作流程,感覺公司的操作流程比同行要複雜一些。同行的很多都是在銀行app或者官網上,客戶自己點進去操作就可以投保了,不需要錄音錄影,流程簡單很多。
但林麗他們公司的目前上線的還只是針對他們公司旗下的銀行開通了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操作,要下個月才針對其他銀行開通個人養老金賬戶的客戶進行操作投保,必須在代理人這裡投保。還不能客戶自己操作。
林麗在早會的時候,瀏覽了多家銀行旗下的個人養老金賬戶裡的養老保險,發現各家保險公司的預定利率還是有區別,不同結構的產品有不一樣的收益率。她想著這每年存元並沒有限制只能投在一款產品上,其實可以組合幾款產品,這樣可以綜合獲得平均的收益,也可以體會各家的保險公司的服務有什麼不同。
這個個人養老金賬戶都是自願開通,自願選擇產品,如果發現這一年收益不好,下一年可以選擇其他的產品。她覺得多少還是存一點,沒有壞處。隨著收入慢慢走高,退稅的利益也會增加的。
她早會後給一些在系統裡推薦的符合開通條件的客戶發了資訊,一個客戶就直接回復了他不開通。也不知道客戶是不是瞭解了這個賬戶的作用。
現在很多大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監和財務總監,都成為了保險公司業務員在爭取的物件,都想要批次出這些公司的員工的個人養老金保險。可是由於是自願的,估計推薦的力度也不會太大。大環境大家預期今年會更差,很多人都在開源節流,都想著錢在自己能把控的範圍裡。
她發了幾十個人的微信,就像石沉大海一樣。 唯一一個回覆她的客戶說暫時不需要。林麗還是很失落。早會時,部門經理和大家宣傳方案,公司現在鼓勵大家大力推廣這個稅優險和個人養老金保險。出單保費元及以上的,額外獎勵1000元,自保件也有。
有同事就在那裡嘀咕,這個獎金就只有一次,為了這個1000元出自保件的話,不是交一年保費,之後還要交好多年。而且佣金並不是太高。那些銷售高手可能沒有那麼清楚產品,但是就是為了退稅薅羊毛,有的在說好想買,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