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侯府庶女15(第1/2 頁)
論如何發起一個專案,如何才能打動領導的心,來自現代的中層管理溫月還是很有心得的,當即就在旁幫忙,提供輔助了。
用切實的資料描述多年來山洪爆發對玉新縣甚至鄰近縣城的傷害,百姓受災後對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影響,國家稅捐的損失,賑災的費用……
描述完過往,再提出現在山洪爆發的頻率和機率,整治的必要性……
最後提供至少兩個以上的解決方案及花費,方案可能相似,但一個簡易一個豪華,費用一個低一個高,效果當然也是一個差點一個好些,但肯定都是有用的。一般的領導基於荷包都會選費用低的那個,當然也不排除有那種只選貴的的土豪。
但是!領導的思維已經被你引導到這事必須得做,只是選貴的還是便宜的問題!
在寫奏摺的過程中,餘子陽再次被溫月的才華折服了。
“蘇秦遊說六國也就你這樣了!”
這個奏摺真的太有說服力了啊,沒見過這麼簡潔又明瞭又包含豐富資料的奏摺,甚至還帶上了洩洪渠的圖畫,“洩洪渠”是溫月給取的,意思一聽就懂。
溫月真的汗顏,可能古代的奏摺質量真的不行吧,據餘子陽說,一般就先問候半篇,再提一下問題,既不含調查過往的資料,也不會提解決方法,一般是皇帝把奏摺的問題丟到朝上,大家再安排人去調查,調查完了再商量好多天,最後可能還會被擱置。
所以這種把事情都辦完了只需要領導拍板和撥錢的奏摺,真的省很多時間啊!
餘子陽寫完後又去找了師爺,裡面很多資料還需要縣衙的人查過往記錄,找人做費用預算,兩人也要對措辭和用句進行核查,師爺也提出他的一些意見完善奏摺。
足足花了七八天,這份奏摺才算完成了。這次奏摺是走常規程式,就是遞進工部。不過餘子陽還是給餘侍郎寫了家信,讓他爹幫忙催著點,不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人看到。
餘侍郎見兒子又要搞事情,當然是支援啦,第二天就約了工部的老友馮侍郎喝酒。餘侍郎藉著酒意,哭訴了一番兒子年紀輕輕遠離家門去窮鄉僻壤做縣令多苦多累,上個摺子都沒人看,讓他多多照顧一番。
馮侍郎回去就找餘子陽的摺子了,嗬,這不是昨天才送到的?不過一看就停不下來了,老餘這兒子有前途啊!那內容之豐富,問題之嚴重性,還有解決方案的大膽手筆和巧妙,都令人歎為觀止。最重要是用詞並不像以往的摺子那麼晦澀,簡潔又明瞭的,看完了不累心。
馮侍郎又找尚書商議一番,認為有可行性,最主要是這洩洪渠,如果真的有用,那以後就有了防治山洪的途徑了,這是可以載入歷史的功績啊,值得一試。於是工部做了批示,尚書又上遞到御前。
過了兩日皇帝也看到了奏摺,同樣很喜歡這封新樣式的奏摺,要是大家都這麼寫,他就沒那麼勞心勞力了,也不會一件小事都要拖幾個月。
恰好正值年底,國庫也還有點錢,上朝和眾臣討論一番後,覺得不論玉新縣是不是那麼需要做這個事,洩洪渠是真的可以試一試的,那就撥點錢讓他修吧。又指了個工部擅長水利的官員去負責,這事居然在年前就拍板了,真是前所未有的速度。
餘子陽收到朝廷批下來的回函時正好是大年二十七,今年最後一天上衙,接下來有十九天春節假。他先是看到皇上同意了大喜,後面看到批下來的費用又有點沮喪,這連最低預算方案的錢都不夠啊。
溫月正在花廳和黃達以及幾個掌櫃一起核對今年的賬。
六月份開張,前兩月收入少一些,後面幾月每個月都有300兩以上,加上額外賣榨油機的賬,大半年下來,賺了2200兩銀子。她分了三成到他們小家庭的公中算共同開銷,剩下的就是自己的私房了,嫁妝銀都翻了一倍啊。正開心的數錢呢,餘子陽找來了,管事們趕緊告退。
聽了他說奏摺的事,溫月非常高興,修建洩洪渠,她的任務終於真真正正的往前走了一步,這一步真曲折啊。
至於預算不足的事,溫月倒是不在意,開導他說有錢就先做起來啊,總有辦法再省一些的,重要的是上面批了,這事可以做了不是?不行就動員鄉紳再捐一點,那山下不也有他們的地嘛,到時候再給他們立個碑表彰一下。
餘子陽感覺自己瞬間滿血了。他夫人真的隨口就是法子啊,那腦子真不知道怎麼長的,就沒有能難倒她的事兒,忍不住又要抱住親幾口以示謝意。
這不是常規操作?有什麼好謝的,你怕不是在趁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