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咱虛心請教!(第1/3 頁)
“老朱你聖明!” 張北玄接著說道:“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稱之為‘市場失靈’,這也是‘無形之手’所帶來的潛在問題之一。”
他進一步分析道:“由於對個人利益追求過度,在實現自身獲利過程中很可能損害到他人權益。因此才需要‘看得見的手’來進行干預,及時糾正錯誤並保持社會秩序穩定。”
張北玄話至此結束,在場大部分人對於這套理論有了初步理解,儘管還有像朱棣這樣的人正在困惑於這些概念究竟是何意。
朱元璋讚歎不已:“聽了帝師的見解之後,真是讓人豁然開朗啊!”
儘管之前也對張北玄獨特的思維感到驚訝,但這次仍然給樂元留下深刻印象。
僅僅幾句精闢的話語就足以改變整個大明的命運走向!
預感到未來明朝長治久安離不開這位智者指導,朱元璋問道:“那麼按照帝師的想法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施行呢?”
聞言李世民和贏政也上前細聽。
見狀張北玄理清思緒後提出:“今日既然老朱啊問起,在下便斗膽建議實行‘三策治國法’。”
“要改革首先要改善官僚體制。” 張北玄堅定地說。
他解釋道,“如今朝廷中腐敗盛行,濫權枉法屢見不鮮。如果不嚴懲此類行徑,即便將財富直接發放給民眾,恐怕也不敢隨意使用。”
面對如此情況,必須做出調整才能讓百姓安心生活。
張北玄繼續闡述:
“只要在座各位真心實意地為老百姓考慮問題,並致力於創造和諧安寧的生活環境,那麼必將贏得人民衷心擁護。即使前路困難重重,甚至與全球為敵也在所不惜。”
聞言連連贊同,朱元璋感到十分滿意。
“好,太好了,我明白了。” 他興奮地表示。
雖然他對具體操作毫無頭緒,也缺乏充足準備,但卻深信張北玄所提方案的價值所在。
當今最亟需滿足的是平民大眾對於安全、安寧及富裕生活的渴望。
若統治階層缺失對百姓關懷之心,不願意設身處地為人民服務,即使表面強盛亦無法長久保持社會穩定。
所以說得對,如果官員沒有愛心和責任感,
那朝局終究難逃動亂風險。
李世民與嬴政都興致盎然。
由於所處時代的侷限,二人不得不向權貴妥協,在整頓官僚體系時也僅僅是點到即止。
不敢深入撼動那些根本性的問題,否則將面臨極大的風險。
至於嬴政,當時甚至尚未建立科舉制度,對於人才的任用也只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態度。
基於這樣的經歷,他們都對方面朱元璋計劃開展的大規模製度改革,產生了濃厚興趣。
“老李,你覺得這次老朱是不是下定決心要進行變革了?”
嬴政貼近李世民低聲詢問道。
李世民露出了一絲微笑,“你看老朱以往做事哪次不是認真的?更何況他怎麼可能違背張先生的意見呢?”
“確實是這樣。”
聽了李世民的回答,嬴政對即將發生在明朝的深刻變化更加確信了。
朱元璋笑道:“帝師,咱有件事想請教你……”
張北玄立刻恭敬回問:“老朱啊請說。”
“國庫枯竭,資金缺口嚴重。依帝師的看法,應該怎樣處理這一困境?”
朱元璋問道。
他的目標是要快速充實大明財富,然而這絕非易事,其中涉及到的因素極其複雜。
聽後,張北玄報以理解的微笑,“老朱,你還真是英明之主,而這正好也是我要建議解決的第二個要點——最佳化國庫管理制度!”
“帝師,你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如果能得到你的幫助,咱大明朝肯定可以更快地發展。”朱元璋王試探地說著。
“還請帝師施以援手!”
張北玄禮貌但堅定地表示:“老朱啊過譽了,實際上我並不適宜介入世俗之事。但我願意提供我的見解作為輔助。”
面對張北玄的態度,朱元璋臉色稍微變了變,“帝師,唯有你能讓咱實現這場改變。無人可以替代啊。”
張北玄則自謙地回應:“慚愧,不過是我盡力而為之。”
看到這裡,朱元璋意識到之前誤會了張北玄,並相信這位高人仍舊會參與進來的。
他笑了,“帝師,咱想不僅要確保我們大明的安寧穩定,更要讓每個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