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楊芳懷忠彼此見禮 繼祖盡孝母子相逢(第2/4 頁)
告訴李氏,讓她趕緊上岸,一直往東走,過了樹林,有個白衣庵,他姑母在那裡出家,李氏可以去那裡安身。此時已經是五更天,李氏上岸後,不顧一切地拼命往前跑。突然,她感到一陣腹痛,心中暗叫不好:“我這是臨盆的身子,要是現在分娩,可怎麼辦才好?”正想著,腹痛一陣緊似一陣,她只得強忍著疼痛,勉強跑到樹林,在一棵樹下停了下來。沒過多久,孩子就出生了,是個男孩。李氏連忙脫下內衣,把孩子包裹好,在孩子胸前別上那半枝蓮花。她不敢多做停留,滿心悲慼,只好把孩子放在樹下,自己擔心賊人追來,便急忙往東朝白衣庵跑去。
楊芳放走李氏後,心裡暢快極了,一歪身便睡了過去。剛睡著,就感覺有人在耳邊輕聲呼喚:“你還不走,等到什麼時候?”楊芳從夢中驚醒,看了看四周,卻空無一人,只見殘月西斜,疏星點點。他心中疑惑:“剛才明明有人叫我,怎麼會沒人呢?”再看陶宗和賀豹,兩人鼾聲如雷,睡得正香。他又轉念一想:“不好!他們要是醒來,發現婦人不見了,豈能善罷甘休?要麼埋怨我,要麼就會四處搜尋。要是他們找到婦人,那可就麻煩了。有了,我還是趕緊溜之大吉吧。等他們醒來,肯定會以為我拐了婦人遠走高飛,這樣他們就不會再去搜尋了。”主意已定,他什麼東西都沒拿,隻身上了岸,徑直朝白衣庵奔去。
到了庵前,天已經微微亮了。楊芳上前敲門,出來一位老尼,隔著門問道:“誰呀?”楊芳說道:“姑母,開門吶,是侄兒楊芳。”老尼開啟山門,楊芳走進客堂,還沒來得及坐下,便急切地悄悄問道:“姑母,有沒有一個婦人來庵裡投宿呀?”老尼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的?”楊芳便把灌醉兩個賊人,私自放走李氏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說了一遍。老尼聽後,雙手合十,唸了一聲“阿彌陀佛”,說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可惜你做事沒能做到底。倒也不能說你有什麼大錯,只是那婦人的一點血脈遺落在路上,恐怕將來會斷了她祖上的香火。”楊芳趕忙追問緣由。老尼便說:“那婦人已經來到庵裡,說在樹林裡生下一個兒子,如果孩子能被人撿到,或許還有生路;要是遭遇不測,可就斷了香火,她為此痛心不已。我勸慰了她許久,答應幫她尋找孩子,她才止住悲啼,現在正在後面小院內休息。”楊芳說:“既然這樣,我這就去找。”老尼說:“你要去找的話,有個標記。那孩子胸前彆著一枝白玉蓮花,就是他了。”楊芳牢記在心,離開白衣庵,來到樹林,四處尋找,卻不見孩子的蹤影。他暗暗尋訪了三天,終於打聽到了確切訊息。
離白衣庵幾里遠的地方,有個倪家莊。莊裡有個倪太公。一天五更,倪太公騎著小毛驢去趕集,走到樹林時,毛驢突然不肯走了。倪太公覺得奇怪,忽然聽到有小兒啼哭的聲音,趕忙下驢檢視,只見一個小孩被放在樹下,身上彆著一枝白玉蓮花。倪太公年過半百,一直沒有兒子,見到這個孩子,頓時歡喜得像中了頭彩一般,連忙解開衣襟,把孩子揣好,也顧不上趕集了,趕忙騎著毛驢轉身回家。他的妻子梁氏見到孩子,問明瞭緣由,夫妻二人高興得合不攏嘴,便給孩子取名叫倪繼祖。他們哪裡知道,這孩子原本也姓倪呢。這可真是天緣湊巧,姓倪的根苗被另一個姓倪的撿到了。
俗話說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倪太公撿到孩子的事兒,很快就傳開了,前來道喜的人絡繹不絕,門檻都快被踏破了。還有人來推薦乳母,今天這個來,明天那個往,都爭著給太公祝賀。太公實在推辭不過,只好備了酒席,宴請鄉黨父老。這些鄉黨父老也都準備了些薄禮,前來道賀。正在熱鬧的時候,只見又有兩個鄉親領著一個人過來,這人看上去三十歲左右。倪太公不認識他,便問道:“這位是?”兩位鄉老說:“這人是我們一直熟識的。他現在無處安身,聽說太公得了小公子,他情願給太公做僕人,等小公子長大了,也好照看。他為人老實忠厚,老鄉親看在我倆的面子上,就把他留下吧。”倪太公道:“他一個人花費也不多,況且又有二位老鄉親的美意,留下便是。”兩位鄉老說:“還是老鄉親爽快。過來見過太公,太公給他起個名兒吧。”倪太公道:“做僕從最要緊的是忠誠,就叫他倪忠吧。”
原來這個人就是楊芳。他和姑母商量後,一心想照應這個孩子,所以打算投身到倪宅。他認識倪家莊上的兩個人,就託他們趁著給倪太公賀喜的機會,順便舉薦自己。楊芳聽到倪太公不僅留下他,還給他起名叫倪忠,立刻上前磕頭,說道:“小人倪忠給太公爺磕頭道喜啦!”倪太公高興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縫,臉上的皺紋都透著歡喜勁兒。倪忠自此便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