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 楊芳懷忠彼此見禮 繼祖盡孝母子相逢(第3/4 頁)
勤地操持各種事務,不用別人吩咐,這一天倪太公可省了不少心。從那以後,倪忠在倪太公莊上更加小心謹慎,事事留意。倪太公見他忠誠正直、樸實可靠,便把各種事情都託付給他,倪忠也總是盡心盡力,倪太公簡直就像找到了一個得力的左膀右臂。
有一天,倪忠對太公道:“小人看小官人今年七歲了,天資聰慧,為什麼不送他去讀書呢?”太公道:“我正有這個想法。之前聽說東村有個老學究,學問很不錯。你選個日子,我好帶他去入學。”於是選定了日期,倪繼祖便開始入學讀書。每天都是倪忠負責護送他上下學,像個忠誠的衛士,時刻守護著小主人。倪忠還時常到庵中看望,不過這事一直瞞著倪繼祖。
倪繼祖剛讀了兩三年書,老學究便推薦了一位儒流秀士,此人是濟南人,名叫程建才。老學究對太公道:“您家公子可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不是我這個老頭子能教得出來的。要是跟著我的這位好友學習,將來必定有所成就。”倪太公還有些猶豫,倒是倪忠在一旁極力勸說:“小官人讀書很有天賦。既然承蒙老先生的一番好意,推薦了這位先生,為什麼不讓小官人跟著學學呢?”太公聽了,只好答應,便把程先生請來教導倪繼祖。倪繼祖聰明絕頂,簡直就像擁有過目不忘的“超能力”,學什麼都快,把先生高興得合不攏嘴,直誇他是難得的好苗子。
時光飛逝,就像織布機上的梭子一樣快,轉眼間倪繼祖已經十六歲了。程先生對太公說,可以讓倪繼祖去參加科考。太公畢竟是鄉下人,沒敢奢望孩子能有多大出息。可先生比太公還著急,沒和太公打招呼,就幫倪繼祖報名去參加考試,結果倪繼祖成績優異,高中生員。太公高興得不得了,重重酬謝了先生。自然又是一番道喜的熱鬧場景,家裡人來人往,應接不暇。
有一天,先生出門了。倪繼祖也想出門去逛逛,便向太公稟明,讓倪忠跟著。兩人信步走著,路過白衣庵時,倪忠說:“小官人,這座庵裡有我姑母出家,咱們進去歇歇腳,喝杯茶,我也順便探望一下她。”倪繼祖道:“我平時很少出門,今天走了這麼多路,還真有點累了,正想找個地方休息休息呢。”倪忠上前敲門。老尼出來迎接,說道:“不知道小官人來了,沒能遠迎,真是罪過罪過。”連忙把他們讓到客堂,端上茶水。
原來倪忠當初找到孩子的訊息後,就已經給姑母送了信。老尼便告訴了李氏,李氏暗自唸佛感恩。孩子滿月後,李氏就拜老尼為師,每天在觀音大士像前虔誠懺悔,沒事的時候從不出佛院的門。這一天,李氏剛從大士像前禮拜回來,忘記關上小院的門。正好倪繼祖休息了一會兒後,到各處閒逛,看到這個小院十分清雅,便信步走進了院子。李氏聽到院內有腳步聲,連忙出來檢視。這一看,就像被重錘擊中了心臟,一陣劇痛傳遍全身,淚水瞬間奪眶而出,因為她看到倪繼祖的面貌舉止,簡直和倪仁一模一樣,就像時光倒流,丈夫又出現在眼前。可奇怪的是,倪繼祖看到李氏落淚,自己也莫名其妙地眼眶發酸,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撲簌簌地流了下來,自己也無法控制。他正在擦眼淚,只見倪忠和老尼走了過來。倪忠問道:“官人,你怎麼哭了?”倪繼祖道:“我哪有哭?”嘴上雖然這麼說,可聲音裡還帶著濃濃的悲哽。倪忠又看到李氏在那裡呆呆落淚,看到這一幕,他也默默地轉過身,偷偷地擦起眼淚來。
只聽老尼感慨道:“善哉!善哉!這就是天性啊,怎麼會是偶然呢。”倪繼祖聽了這話,十分詫異,問道:“此話怎講?”只見倪忠“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說道:“懇請小主人饒恕老奴隱瞞的罪過,小人才敢把事情說出來。”倪繼祖見他這樣,驚得目瞪口呆,彷彿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又聽到李氏悲切地說道:“恩公快請起,可別折煞了他。不然,我也要跪了。”倪繼祖滿心疑惑,連忙把倪忠拉起來,問道:“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快些講來。”倪忠便把事情的前因後果,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他這邊說著,那邊李氏已經哭得聲嘶力竭,彷彿要把這些年的痛苦都哭出來。倪繼祖聽了,過了好半晌,才緩過一口氣來,說道:“我倪繼祖活了十六歲,竟然不知道生身父母受過這麼多苦!”連忙上前抱住李氏,放聲大哭起來,那哭聲就像洶湧的潮水,飽含著無盡的悲傷與委屈。老尼和倪忠勸慰了好久,母子二人才止住悲聲。李氏道:“自從蒙恩公搭救之後,我在這庵中已經住了十五年,沒想到今天能看到孩兒長大成人。只是今日相見,為孃的感覺就像在夢裡一樣,自己都不敢相信。我問你,你可知道當初的表記是什麼東西嗎?”倪繼祖聽了這話,生怕母親生疑,連忙伸手到貼身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