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節(第1/3 頁)
</dt>
&esp;&esp;心情複雜!
&esp;&esp;【弘治皇帝朱祐樘】:朕給你加封了光祿大夫、太傅,建祠堂,題字“旌功”,組織祭拜。
&esp;&esp;【清高宗弘曆】:朕為你題字“丹心抗節”。
&esp;&esp;【漢光武帝劉秀】:清高宗,怎麼哪兒都有你?
&esp;&esp;【漢光武帝劉秀】:上次那個說要給文天祥寫文的,也是你吧。
&esp;&esp;【清高宗弘曆】:文章已經寫好了,正準備刻上,就叫《御製宋文信國公文》。
&esp;&esp;【宋孝宗趙瑗】:嗚嗚嗚,朕也好想給於謙題字追封。
&esp;&esp;【清高宗弘曆】:跨、跨時空追封?!
&esp;&esp;【宋孝宗趙瑗】:就封個“救世英傑,帝國雙璧”好了。
&esp;&esp;【陳文帝陳蒨】:雙璧?
&esp;&esp;【陳文帝陳蒨】:除了于謙,還有一位是?
&esp;&esp;【宋孝宗趙瑗】:另一位,自然是朕那能文能武,才貌雙全,文人中最擅打仗,武將中最會寫詩文的絕世天才辛幼安了。
&esp;&esp;【大秦天王苻堅】:宋孝宗夾帶私貨,叉出去!
&esp;&esp;【宋哲宗趙煦】:趙瑗每日一誇辛幼安任務完成(1/1)
&esp;&esp;【蜀後主劉禪】:你是懂副本任務的。
&esp;&esp;于謙把資訊整理了一下,告訴鄧剡說:
&esp;&esp;“我的諡號是忠肅,後來追封光祿大夫、太傅,後世幾位皇帝給我建祠紀念,題字【旌功】、【丹心抗節】。”
&esp;&esp;鄧剡:“……”
&esp;&esp;鄧剡:“…………”
&esp;&esp;不是,你這麼厲害還拜文天祥當什麼先生,我叫你一聲先生還差不多。
&esp;&esp;天下妖孽皆出一家,沒天理啊!
&esp;&esp;他坐到一邊,默默自閉去了。
&esp;&esp;于謙見狀,又伸手將人拖回來:“好了,你過來,我把每一步要你做什麼,都告訴你。”
&esp;&esp;于謙蘸了酒水,在面前桌案上寫了幾行字。
&esp;&esp;鄧剡越看越是錯愕,剛想問這能行嗎,一抬頭,卻正好對上了他的視線。
&esp;&esp;于謙是一個精神核心穩定,情緒力量極強的人。
&esp;&esp;他的眼眸十分優美,銳利而沉穩,如同天崩地裂下猶巍然屹立的亙古青山,讓心存猶疑的人一看,便瞬間感到有了主心骨。
&esp;&esp;也不知道為什麼,鄧剡忽然就相信了他,覺得這些事一定可以完成:“好,你放心,等我訊息便是。”
&esp;&esp;于謙淡笑,拂袖抹去了字跡。
&esp;&esp;“跟你一起謀事,早晚要折壽”,鄧剡嘀咕著,坐到旁邊,接連喝了幾杯酒壓驚。
&esp;&esp;忽聽有人輕咳一聲:
&esp;&esp;“老師,你尚在病中,這般喝法不好吧。”
&esp;&esp;一隻手從旁邊伸過來,直接按住了酒杯,不讓他再喝。
&esp;&esp;于謙回頭看去,見一個約莫十五六歲的少年,錦衣貂裘,劍眉入鬢,清清爽爽立在宴會紅燭邊,神情一派英氣勃發。
&esp;&esp;這就是張珪了。
&esp;&esp;鄧剡見到弟子,先是神色一喜,而後又臉一黑:“你怎麼不告訴我,你就是張珪,張弘範的兒子?”
&esp;&esp;誰知,張珪看起來比他還要驚訝:“老師居然不知道我的身份嗎?”
&esp;&esp;小少年頓時眉頭緊鎖:“我不是故意欺瞞老師的,我分明跟您說過我姓張,又能在軍營裡自由出入……”
&esp;&esp;這樣一來,他的身份不是呼之欲出了麼!
&esp;&esp;鄧剡卻一臉坦蕩地說:“天下張姓之人何其多?便是你元營中的將領,也有好幾個姓張的呢,我如何能確定你父親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