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節(第1/3 頁)
</dt>
&esp;&esp;從歷史發展來看,這位的人品十分可靠,而且他也確實需要對方相助。
&esp;&esp;鄧剡聽完,一臉驚嚇地看著他:“你莫要以為我好騙!”
&esp;&esp;于謙回想了一番鄧剡的生平,開始給他挖坑:“近來,是否有個年輕人常來拜訪你,態度很誠懇,想拜你為師?”
&esp;&esp;鄧剡神色一變:“你這都知道!”
&esp;&esp;“當然是從史書中看來的”,于謙又問,“光薦覺得此人如何?”
&esp;&esp;鄧剡提到自家弟子,唇角泛起了一絲笑意:“是個很好的孩子。”
&esp;&esp;“我被從崖山救上來之後,便一直試圖尋死,但這孩子每次都會及時出現,將我救下,百般照顧。又說仰慕我文名已久,唯願拜入我門下。”
&esp;&esp;“如此三番五次,我非草木,豈能不動容,便決定收下他了。我還準備把平生所學編成一本書給他,名字都想好了,就叫《相業》……”
&esp;&esp;他說得正高興,忽見於謙面露古怪之色。
&esp;&esp;鄧剡不由驚奇:“怎麼,莫非我這個弟子青史留名了?”
&esp;&esp;于謙心想,何止是青史留名:“光薦收徒之前,難道就沒思考過他的身份?”
&esp;&esp;對此,鄧剡表示:“我當然思考過!”
&esp;&esp;“能在船上自由出入的,一定是個元人宦官子弟。不過呢,我跟他說我絕不仕元,只是收他為弟子,他居然還挺高興的,說什麼,既然這樣的話,以後老師的元人學生就只有我一個人了。”
&esp;&esp;他搖了搖頭,直嘆氣:
&esp;&esp;“這孩子如此憨憨傻傻,估計家中官職不會太高,難得有一顆求學進取之心。我不好多問,生怕打擊到他。”
&esp;&esp;于謙:“……”
&esp;&esp;憨憨傻傻的分明是你才對吧。
&esp;&esp;他凝視著鄧剡,一字一句道,“你這個學生,是張弘範的次子張珪,未來的元朝宰相、帝師、四朝老臣、漢法改革推行者。”
&esp;&esp;“你是張珪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人,猶在張弘範之上,張珪的漢法就全盤繼承自你這裡。”
&esp;&esp;“——對了,你之前說的那些誇誇名句,不會就是給張珪準備的吧?”
&esp;&esp;【作者有話說】
&esp;&esp;鄧剡:?那我走
&esp;&esp;于謙(微笑):你猜我為什麼要把你拉進計劃
&esp;&esp;好耶,評論區依照慣例掉落紅包
&esp;&esp;這是摘自網路的:大明一朝,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esp;&esp;忠臣、孝子、大魁、宰相,古今惟公一人,芳名壯概,與宇宙同不朽————鄭思肖《文丞相敘》
&esp;&esp; 武德充沛
&esp;&esp;鄧剡的笑容緩緩消失。
&esp;&esp;“怎會如此……”
&esp;&esp;于謙又道:“以張珪的身份, 若處理得當,必能為計劃增添不少助力,一切就看光薦如何把握了。”
&esp;&esp;鄧剡虛心請教:“我該如何把握?”
&esp;&esp;于謙告訴他:“就是先這樣, 然後再這樣,最後那樣那樣。”
&esp;&esp;鄧剡:???
&esp;&esp;于謙見他一臉茫然,不禁皺眉。
&esp;&esp;他回想了一下, 自己在景泰位面也經常這麼說話, 既然陛下能明白,鄧剡卻聽不明白, 這一定是鄧剡的問題。
&esp;&esp;於是他篤定地說:“光薦, 你要不要自己再努力領會一下,我都把計劃告訴你了, 這一切顯然已經不言自明。”
&esp;&esp;鄧剡崩潰道:“怎麼就不言自明瞭!你倒是繼續說啊,你不說我怎麼知道!”
&esp;&esp;于謙:“……”
&es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