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瀾曲折重見光芒(第2/4 頁)
,還贏得了不少中小國家的認可與好感。
會盟期間,羋瑤還私下與各國使臣頻繁會晤。她敏銳捕捉到衛國與鄰國的領土爭端,主動出面調解,以齊國的威望促成雙方初步和解,衛國國君感激不已,當場表示願與齊國結為盟友;與魯國使臣交談時,她提議兩國文化交流互鑑,聯合開辦學府,培養人才,魯國欣然應允。
數日後,會盟圓滿結束,齊國不僅未在諸多議題上吃虧,反而收穫頗豐。與衛國、魯國等國達成了一系列合作協議,還在諸侯間樹立了有擔當、有智慧的形象。歸國途中,羋瑤望著車窗外的山河,深知齊國的崛起之路漫漫,但每一步都堅實有力,信心愈發堅定。
齊國在會盟中嶄露頭角,引得他國側目,亦引發了國內舊貴族勢力的新一輪恐慌。這些舊貴族,曾在公孫無忌時期盡享特權,土地廣袤、財富累積,如今羋瑤推行的諸多改革,如商業規範、稅收調整,觸及了他們的根本利益。他們暗中勾結,謀劃著一場更大的陰謀,企圖顛覆羋瑤的改革成果,恢復往日的奢靡統治。
在一次朝會上,舊貴族代表突然發難,以“新政擾民”“國庫空虛不宜大興土木”等為由,對羋瑤提出的修繕道路、擴建學宮等計劃橫加指責。他們言辭激烈,煽動部分不明就裡的大臣附和,朝堂上一時紛爭四起。
羋瑤鎮定自若,待眾人喧囂稍歇,她環顧四周,目光冷峻:“諸位大人,齊國如今的繁榮,諸位皆有目共睹。修路是為便利商貿、強軍固本;擴建學宮,意在培育賢才、傳承文脈。至於國庫,新政推行以來,商業興盛,稅收日增,何來空虛之說?倒是某些大人,多年來兼併土地、私藏賦稅,致百姓窮困,國家根基不穩,又該當何罪?”說罷,她命人呈上早已準備好的舊貴族不法行徑證據,鐵證如山,眾人啞口無言。
可舊貴族們並未就此罷休,他們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暗中聯絡邊境的山匪勢力,許以重金,令其在齊國境內製造混亂,劫掠商旅、燒燬糧倉,妄圖以此破壞齊國的經濟秩序,引發民眾對羋瑤新政的不滿。
一時間,齊國多地匪患猖獗,百姓人心惶惶。羋瑤深知,若不迅速平息匪患,後果不堪設想。她果斷下令鍾離將軍率大軍圍剿山匪,同時,派蘇御深入民間,安撫百姓,告知民眾朝廷的平匪決心與舉措。
鍾離將軍作戰勇猛,對山匪巢穴展開雷霆打擊。但山匪憑藉熟悉地形,負隅頑抗,戰事陷入膠著。羋瑤心急如焚,親自趕赴前線,觀察地形後,她心生一計,命士兵佯裝敗退,引山匪追擊,卻在必經之路設下埋伏,以火攻之。山匪大亂,紛紛潰敗,齊國境內匪患終得平息。
然而,外患未消。北方的狄族見齊國忙於內憂,有機可乘,集結大軍,南下侵擾邊境。狄族騎兵兇悍善戰,來去如風,齊國邊防軍一時難以抵擋。羋瑤得到訊息後,迅速調整戰略,一方面從內地緊急調遣援軍,加強邊防;另一方面,利用狄族內部部落間的矛盾,派人離間分化,使其不能同心協力。
在一場關鍵戰役中,齊國援軍及時趕到,與邊防軍前後夾擊,大破狄族。狄族元氣大傷,退回北方,短期內再無南侵之力。齊國曆經此番內憂外患,雖傷痕累累,卻在羋瑤的帶領下,愈挫愈勇,改革之路繼續堅定前行。
平定匪患與狄族侵擾後,齊國迎來了一段相對安穩的發展期。羋瑤趁此時機,大力推進各項改革舉措,齊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之景。
在經濟領域,商業改革成效斐然。齊國的海港碼頭日益繁忙,來自各國的商船穿梭如織。羋瑤設立了專門的商業管理機構,規範市場秩序,打擊走私與欺詐行為,使得齊國的商品,尤其是鹽、鐵、絲綢,在國際市場上聲譽日隆,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同時,她鼓勵民間創新,扶持手工業者,齊國的陶瓷、漆器等工藝製品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農業方面,新的種植技術廣泛推廣,水利設施不斷完善,糧食產量逐年攀升。羋瑤還下令建立官倉,豐年收儲糧食,災年平價售賣,穩定糧價,保障百姓生計。百姓安居樂業,對齊國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愈發強烈。
文化教育更是蓬勃發展。稷下學宮在羋瑤的悉心呵護下,已成為天下學子嚮往的聖地。各國知名學者紛至沓來,在此講學、辯論,學術氛圍空前濃厚。學宮不僅培養了大批本土人才,還吸引了眾多外國學子前來求學,齊國的文化影響力輻射至周邊各國。
在軍事上,鍾離將軍練兵有方,齊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新研製的兵器,如強弩、利刃,在實戰中發揮了巨大威力。羋瑤還注重戰略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