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瀾曲折重見光芒(第1/4 頁)
災患漸息,齊國上下全力投入重建,可羋瑤還未及喘口氣,新的危機又接踵而至。西方強國秦國,見齊國在羋瑤的操持下復甦勢頭迅猛,心生忌憚,意圖聯合周邊小國對齊國實施經濟封鎖,切斷齊國與他國的貿易往來,遏制其發展。
訊息傳來,朝堂震動。齊國素以商業繁茂立足諸侯,一旦貿易受阻,鹽鐵、絲綢等特產無法外銷,糧食、木材等必需品輸入受限,不出數年,國庫必將空虛,民生亦會凋敝。羋瑤心急如焚,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齊國多年努力將付諸東流。她即刻召集眾臣商討對策,殿內氣氛凝重,眾人皆面有憂色。
謀士蘇御率先進言:“公主,秦國此舉是想不戰而屈人之兵。當下,我們需迅速與周邊受秦國脅迫的小國私下聯絡,曉以利害,分化其聯盟。這些小國與齊國貿易往來已久,獲利頗豐,未必真心願與我們斷交。”鍾離將軍也附和道:“末將願率精兵,佯裝演練,對靠近邊境的幾個小國形成威懾,讓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羋瑤微微點頭,目光堅定:“二位所言甚是,蘇御,你即刻著手聯絡小國,言辭務必懇切,陳明齊國與他們唇齒相依的關係;鍾離將軍,你的任務也至關重要,練兵之時切勿越界,只起警示之效。我再另想法子,突破秦國的封鎖核心。”眾人領命而去。
羋瑤苦思冥想,憶起齊國曾有一批能工巧匠,擅長製作精巧器械,若能改良創新,提升本國產品質量,即便外部市場受限,也可開闢國內高階需求,同時吸引他國富商冒險走私交易。於是,她親赴匠坊,與工匠們日夜鑽研。
數週後,齊國推出了新型的絲綢製品,其質地更柔軟、圖案更精美,還有經過改良的農具,效率遠超從前。新品一面世,便在國內大受歡迎,貴族富商競相購買,部分鄰國商人也冒著風險,繞過封鎖線前來求購。秦國的經濟封鎖初見鬆動。
然而,宮廷內的爭鬥卻並未停歇。王后因羋槐之前的落敗,對齊惠公心懷怨恨,暗中勾結巫蠱之士,妄圖詛咒齊王,扶持羋槐復位。一日,宮女在王后寢宮偶然發現了巫蠱人偶,大驚失色,訊息很快傳遍王宮。
齊惠公盛怒,欲嚴懲王后一族。羋瑤聽聞,急忙進宮勸阻:“父王息怒,此時嚴懲王后,王室必生大亂,恐被外敵趁虛而入。王后一時糊塗,不如藉機敲打,令其改過,對外也可保王室顏面。”齊惠公雖怒火難消,但深知女兒所言有理,強壓怒氣,責令王后閉門思過,羋槐也被派往偏遠封地,遠離權力中心。
經此一事,羋瑤威望更高,可她並未掉以輕心。對外,她持續關注各國動態,利用秦國與他國的矛盾,巧妙周旋,逐漸瓦解了秦國主導的封鎖聯盟;對內,她大力發展農業,推廣新的種植技術,提高糧食產量,進一步穩固齊國根基。齊國在險象環生中,艱難地穩住了陣腳。
隨著齊國局勢漸穩,羋瑤深知,若要長久興盛,需在諸侯列強間建立更廣泛、穩固的外交關係。恰逢此時,中原各國將在衛國舉行一場盛大的會盟,商討各國共同應對水患、規範商貿等諸多事宜,這無疑是齊國展現實力、結交盟友的絕佳契機。
羋瑤精心籌備,挑選蘇御等一干能臣作為隨行使者,又準備了豐厚的禮品,皆是齊國的特色珍寶與精心改良的先進器具。出行前,她對眾人叮囑:“此次會盟,關乎齊國未來,務必謹言慎行,洞察各國心思,尋得一切合作機會。”
抵達衛國,會盟之地車水馬龍,各國使臣雲集。羋瑤身著華服,儀態優雅卻不失威嚴,一入場便吸引了眾人目光。然而,暗流湧動之下,部分強國試圖在會盟中主導議程,打壓齊國等新興勢力。
會議伊始,談及水患治理時,大國楚、晉提出由各國共同出資,按國力分攤費用,但所擬方案中,齊國的出資份額遠超合理比例,且後續治理工程的主導權全歸兩國。羋瑤不動聲色,待眾人發言完畢,她緩緩起身,清脆的聲音傳遍全場:“諸位,齊國雖歷經磨難,卻也心繫天下蒼生。治水一事,我齊國義不容辭,但出資與權責應公平合理。齊國有先進的水利技術,願共享於眾,派遣能工巧匠參與工程,只求貢獻與所得相符。”說罷,她命人展示齊國水利器械模型,其精妙設計、高效功能令在場眾人驚歎不已。
各國使臣紛紛交頭接耳,楚、晉代表也面露詫異,原本的強硬態度有所鬆動。隨後,在商貿規範議題上,又有國家企圖設定高額關稅壁壘,限制齊國商品流通。羋瑤早有準備,列舉齊國近年來與各國貿易的互利資料,強調開放市場、平等互惠才能共贏。她舌綻蓮花,憑藉聰慧機敏,一次次化解齊國面臨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