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波瀾曲折重見光芒(第3/4 頁)
術研究,設立了專門的軍事智囊團,分析各國軍事動態,制定應對策略。
隨著齊國國力的顯著提升,羋瑤開始謀劃更大的藍圖。她意圖聯合周邊志同道合的國家,建立一個相對平等、互利的聯盟,共同抵禦大國的欺凌,維護地區和平與穩定。為此,她頻繁出使各國,闡述聯盟構想,尋求支援。
在出使陳國時,羋瑤瞭解到該國雖小,但地理位置重要,且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她向陳國國君提議,兩國合作開發礦產,齊國提供技術與資金,陳國以資源入股,所得收益共享。陳國國君被羋瑤的誠意與方案打動,當場表示願意加入聯盟籌備行列。
類似的合作洽談在各國展開,越來越多的國家看到了齊國聯盟的潛力與價值,紛紛響應。一個以齊國為核心的新興聯盟雛形初現,齊國的國際地位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羋瑤距離她心中的齊國新藍圖又近了一步。
正當齊國蒸蒸日上,聯盟籌備緊鑼密鼓之際,國際局勢卻風雲突變。南方強國楚國,因內部權力鬥爭,新君上位後急於立威,將目光投向了周邊國家,首當其衝的便是齊國聯盟中的陳國。
楚國以陳國“私通齊國、背叛楚盟”為由,悍然出兵,大軍壓境,陳國危在旦夕。訊息傳來,齊國朝堂一片譁然。羋瑤深知,若不救陳國,聯盟將土崩瓦解,齊國威望掃地;但若貿然與楚國開戰,齊國雖有一定實力,卻也未必能穩操勝券,且戰火一起,生靈塗炭,多年發展成果恐毀於一旦。
羋瑤緊急召集眾臣商議對策。蘇御進言:“公主,當下不宜與楚國硬拼。可先派使者前往楚國,闡明利害,勸其退兵;同時,我們迅速集結兵力,在邊境佯裝備戰,向楚國施壓。若能外交斡旋成功,自是上策;若楚國執意不從,我們再做打算。”鍾離將軍也點頭表示贊同:“末將這就去整頓兵馬,隨時聽候調遣。”
羋瑤採納了建議,即刻派蘇御出使楚國。蘇御日夜兼程,抵達楚國朝堂後,他舌綻蓮花,向楚王詳述齊國聯盟的和平意願,以及楚國開戰的弊端:“大王,齊國與陳國合作,只為互利共贏,無意冒犯楚國。如今大王興兵,不僅會破壞地區和平,引發他國反感,還可能陷入持久戰泥潭,損耗楚國國力。齊國已在邊境嚴陣以待,戰端一開,勝負難料,望大王三思。”
楚王聽後,雖有所觸動,但並未立即退兵,仍堅持要陳國脫離齊國聯盟,向楚國稱臣。蘇御無奈,只得返回齊國覆命。
羋瑤深知,外交途徑已難以完全解決問題,必須做好戰爭準備。她一方面繼續與楚國使者談判,爭取時間;另一方面,全力支援鍾離將軍備戰。齊國上下,進入緊急戰備狀態,糧草、兵器源源不斷運往邊境。
就在此時,齊國國內卻出現了不同聲音。部分舊貴族因害怕戰爭影響自身利益,又開始蠢蠢欲動,暗中散播謠言,稱“齊國必敗,羋瑤引火燒身”,企圖擾亂軍心民心。羋瑤果斷下令,徹查謠言源頭,嚴懲造謠者,穩定後方局勢。
戰爭一觸即發,齊國面臨著嚴峻考驗。羋瑤站在王宮高處,望著遠方,心中既有對戰爭的憂慮,又有扞衛齊國尊嚴、守護聯盟的堅定決心。
楚國未被勸服,大軍持續推進,戰火終在齊國與楚國邊境燃起。烽火連天,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徹四野。
鍾離將軍率齊國大軍奮勇抵抗,士兵們個個視死如歸。新研製的強弩在戰場上大發神威,一排排利箭射出,楚軍衝鋒受阻,死傷慘重。但楚軍畢竟人多勢眾,且裝備精良,很快調整戰術,以騎兵迂迴包抄,試圖突破齊軍防線。
羋瑤在後方密切關注戰局,她深知,單純的防禦難以持久取勝。於是,她與謀士們商議後,制定了一個大膽的反擊計劃。命一支精銳部隊,由經驗豐富的將領率領,趁夜繞道楚軍後方,突襲其糧草輜重營地。
深夜,這支奇兵悄然出發,他們避開楚軍巡邏,穿越山林,如鬼魅般逼近目的地。待楚軍發現時,齊軍已如猛虎下山,衝入營地。一時間,火光沖天,楚軍糧草被付之一炬,營地大亂。
前方楚軍得知後方被襲,軍心大亂,攻勢銳減。鍾離將軍抓住戰機,率大軍全線反擊。齊軍士氣大振,喊殺聲中,楚軍節節敗退。
然而,戰爭的殘酷遠超想象。齊軍雖初戰告捷,但傷亡也不小,且楚軍並未就此罷休,很快重新集結兵力,捲土重來。雙方陷入了艱苦的拉鋸戰,戰線在邊境來回推移,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
羋瑤心急如焚,為了補充兵員,她親自前往各地徵兵,鼓勵百姓參軍報國。同時,她想盡辦法籌集糧草、兵器,保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