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槐葉冷淘(第1/4 頁)
第3章 槐葉冷淘
蘇虞帶著阿鹿回到自己居住的東耳房,繼續整理脈案。回到蘇家,尤其是定親後,蘇虞不適合再跟著他四處奔波,給百姓義診。
智吾大師便建議她把從前遇到的脈案整理集結成冊。將來不管是自己收藏,還是留給他人參考,都不算辜負她這十年的學醫生涯。
蘇虞回家這一年,陸陸續續開始整理,典型的有參考性的脈案已經整理得差不多,現在只差個收尾。
寫完最後一個案子,蘇虞打了個哈欠,決定先小憩一下,再來整理。
沒想到她這一睡,就睡到了酉時。
迷迷糊糊醒來,就聽到院子裡傳來母親和二嬸的聲音。
“二弟妹,若是別的東西,你要我就給你了,但這槐葉冷淘的方子不行。這方子是大姐兒自個兒研究出來的,不知費了多少心神。我是打算等她出嫁了,給她做壓箱底的。”
吳氏看著二弟妹孫氏,面露為難,心底也有些不高興。覺得這孫氏太算計。午時才做出來的冷淘,她這就惦記上了。
這年頭,方子很值錢。一個美食方子少說能養三代人,蘇虞出嫁時若有一個方子陪嫁,婆家人不說把她捧在手心裡供起來,也不敢隨意欺負了她。
孫氏卻道:“大嫂,我知道這方子大姐兒費了心,但我要這方子也不單是為了我一個人不是?”
“為了買這宅子,家裡掏空了老底,連咱們曾祖父攢下的錢財都拿出來花了。家裡現在是一點積蓄都沒有,全指著大哥的俸祿,還有江州老家那幾百畝良田和兩個鋪子的出息過活。”
“大哥俸祿不高,田地能有多少出息全靠老天給飯吃。至於鋪子,一個裁衣鋪子,勉勉強強不死不活。一個早食鋪子,手藝不行,也是半死不活。
掙的那點子錢,光是供應一家人的吃喝住行都勉強。可你看看,這家裡有多少張嘴等著花錢?”
“大姐兒馬上要出嫁了,咱們得備嫁妝吧。大郎二郎定了親,聘禮要買。五郎、六郎、七郎還在書院讀書,每年束脩都是不小的一筆。還有明年秋,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他們下場科舉,光是舉人結保的保費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天熱,大家胃口普遍不佳。大姐兒做的這冷淘口味豐富,又開胃解暑。若是能賣上一賣,估計能賺不少錢。且咱們剛好有個早食鋪子,豈不方便?等掙到了錢,將來也好多給大姐兒置辦些嫁妝不是?”
孫氏話說得好聽,但吳氏早就說過,將來大房四個子女的嫁娶不從公中走,不管是兒子的聘禮還是女兒的嫁妝,都用她的嫁妝來置辦。
至於幾個孩子的讀書考試,家裡田地和鋪子的出息足夠支應,況且丈夫的俸祿也是入了公賬的。
相反,二房管鋪子,三房管田地,都拿一份工錢,這份錢全歸了他們的小家庭,也算是他們打理家中產業的辛苦費。
按理說沒分家,小輩不拿錢,二房三房能拿這筆錢本就佔了便宜。再者說,每年田地、鋪子的出息都是他們拿多少,公中入多少,也不曾查賬過。
吳氏家裡也是經商的,自己名下也有鋪子田產,有些事兒她門清。只是自己陪嫁頗豐,手頭有錢,為了家裡和睦,有些小事她懶得計較,能過則過。
但這方子是她大姐兒辛苦研發出來的,就算她不缺這一個方子,她也不想拿她的東西充人情,當大頭。
吳氏道:“弟妹,這方子是大姐兒的。咱們做長輩的不能給她多少東西就算了,怎麼好要晚輩的東西?”
見自己好說歹說,吳氏還是不同意。孫氏臉一垮,摔摔打打轉身回了自住的東廂房。
蘇虞聽著,嘆息一聲。
這家還是太小了。
蘇家是典型的二進四合院的樣式,前院小,除了門房住的倒座外,只有一個書房和一個會客廳。後院較大,分為正房、後罩房以及東西廂房。
後罩房有四間屋子,老兩口住一間,下人們住一間,還有一間糧食房,一間廚房。
正房住著方父和吳氏,緊挨著正房的東西耳房住著大房的四個孩子。
因只有蘇虞這一個女兒,所以她是單獨住在東耳房,蘇虞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則合住在西耳房。
至於東西廂房,各有兩間屋子,分別住著二叔、三叔一家。
人多屋少,家裡男孩子都是擠著住的。
但也沒辦法,蘇家出身寒門,底蘊不深,發家史最遠可以追溯到蘇虞的曾曾祖父。
曾曾祖父年輕時是個獵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