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剽悍的小娘子(第1/4 頁)
第2章 剽悍的小娘子
“大熙立國之初,太祖陛下欽定文官治國的國策,並立下誓言,不殺言官及士大夫。
陛下斬殺幾十名文官,動搖國本,於國不忠;違背了太祖陛下誓言,於子不孝啊。
如此不忠不孝的行徑,若再不予以規勸,長此以往,禮法不存,大熙將無以為繼。
此事乃關乎國家生死存亡之大事,咱們身為讀書人,當立身持正,不能對此視而不見。
同窗們,若是捨棄己身,能勸得皇帝迴歸正途,便是萬死也得其所。”
蘇虞趕到御街,隔著大老遠,就見一個十七八歲,身穿青色長袍,繡著竹子紋樣,滿身書卷氣的男子站在樊樓主樓門口的大石獅上,漲紅了臉,振臂高呼。
旁邊一群書生圍著他,如同嗑了藥般激憤。
“何兄說得對,陛下如此暴虐,隨意殺人,與商紂夏桀有何不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咱們有責任進行規勸,不能再沉默了。”
蘇虞光看著都覺得玄幻。當眾罵皇帝是商紂夏桀,這群書生是真不怕死啊。
然而這又是可以理解的。
大熙不是宋朝,某些方面和宋朝又很相像。經濟發達,民風開放,言論甚是自由,沒有明清那麼壓抑。
再加上文人士大夫的地位崇高,書生們說點過格的話,只要打著諫言的名號,皇帝一般都不會追究。還得擺出一副我很聽勸,我能納言的姿態。
所以即便皇帝剛殺了幾十個人,破了皇帝不殺言官、士大夫的傳統,這群人也沒怎麼害怕,實在是大膽慣了。
但蘇虞怕。
她是習慣性膽小。
可能是死過一遭,再次得來的生命她很珍惜,珍惜過了頭以至於她只要察覺到一點危險的痕跡就想逃跑。
如果不是怕蘇明言那傢伙也混在這裡搞事情,她一定窩在家裡,研究她的避暑佳餚,絕不輕易出門一步。
蘇虞不知道,被罵的當事人,正好就在樊樓主樓二樓的包廂裡聽著。
皇帝有個習慣,高興不高興,都愛出宮找個酒樓喝茶。
酒樓熱鬧,各種消遣都有,魚龍混雜,更能讓他聽到一些高坐廟臺所聽不到的聲音。
比如現在。
不過此時皇帝的心情確實不太美妙。
這群書生只看到他殺人,卻不曾看到他為什麼殺人。
他們為死去的那幾十個文官可惜,卻不曾想過在他們貪汙受賄背後,有多少百姓無辜枉死。又有多少家庭家破人亡,又有多少子民淪落為孤寡。
門口的書生越罵越起勁,彷彿如此便能體現自己忠君愛國、不畏強權的高尚品質。
蘇虞踮著腳在這群人裡找蘇明言。
她都不知道自己是希望找到他,還是找不到他。
找了好一會兒,沒見到人,蘇虞稍稍鬆了口氣。
正想著離開,就聽到有人問:“可是就連御史大夫死諫都未能改變皇帝的想法,我們這些連功名都未曾錄取的小小書生又能有何辦法?我們連陛下的面都見不到。”話音裡透著沮喪。
另一人早有計策:“一人言渺,眾人聲長。咱們一個人或許不能讓陛下正塑己身,但若有一百個,一千個,乃至一萬個書生聯名上書呢?”
“萬民書?”
“對,就是萬民書。若有萬民書,陛下自當瞭解我等的決心和意志,雖萬死而不悔也。”
蘇虞聞言,渾身汗毛直立。
這萬民書,你要是誇皇帝,歌功頌德的,那確實讓人開心。
可你這是罵人啊,這萬民書就是一種變相的威脅:看,大家都認為我是對的,你是錯的,該改,該端正態度的是你!
讓皇帝端正態度,皇帝能開心?
怕不是得氣炸了吧!
不行,我得趕緊走,不能被牽連進去。雖說她不是書生,但誰知道皇帝憤怒之下還會不會辨別你是不是書生。萬一一股腦兒把她也抓走了呢?
剛要轉身,腳還沒邁出去,就聽得一個非常熟悉的公鴨嗓在喊:“還有我,還有我,何兄,我的名字還沒寫上呢!”
蘇虞一回頭,就見蘇明言那小子上躥下跳地要在萬民書上簽字。
蘇虞眉心狠狠跳了兩下,這臭小子,不在書院好好讀書,跑到這兒來鬧什麼?毛都沒長齊的傢伙,籤什麼萬民書?
簽下名字,回頭追究起來,這就是妥妥的證據,跑都跑不掉!
眼看蘇明言拿上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