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洪武五年九月(第3/3 頁)
制,作三小髻等,請陛下裁決。”
朱元璋(說道):“從之。服飾制度,關乎禮儀規範,不可隨意更改,依宋制而行,可彰顯我大明禮儀之邦風範。”
十一月庚戌日,禮部官員再次奏報:“陛下,臣等定命婦圓衫之制,以紅羅繡重雉分等第,一品九等,二品八等,三品七等。”
朱元璋(點頭同意):“如此甚好,命婦服飾分等第,可體現朝廷等級秩序,維護禮儀規範。”
又有官員奏報:“陛下,已以興化衛併為鐘山衛等,尋復設和陽、神策二衛。”
朱元璋(說道):“衛所調整,關乎軍事佈局。和陽、神策二衛戰略位置重要,復設可加強京城周邊軍事防禦。”
壬子日,官員奏報:“陛下,已置甘肅衛都指揮使司、莊浪衛指揮使司。”
朱元璋(神色嚴肅):“甘肅、莊浪地處西北邊陲,是抵禦外敵的重要防線。設定衛都指揮使司和衛指揮使司,可加強西北軍事管理,鞏固邊防。”
第六幕:外交與民生諸事
場景:奉天殿內,外交與民生事務成為討論重點。
戊申日,有官員奏報:“陛下,高麗國王王顓遣中郎將宋坦送金希聲等11人歸。金希聲為嘉興府人,先為倭寇所掠,高麗得之,至是遣還。”
朱元璋(說道):“高麗此舉,可見其誠意。嘉興地處江南富庶之地,倭寇猖獗,百姓常受其害。高麗送還我大明百姓,可修兩國之好。”
己酉日,賴正孫上殿,跪地行禮:“陛下,臣故元降將行樞密院同僉賴正孫,招集福州遺兵5000人送京師。”
朱元璋(看著賴正孫):“賴正孫,你能招集遺兵,為我大明效力,甚好。福州乃東南沿海重鎮,遺兵歸降,可增強我大明兵力。”
庚戌日,江陰侯吳良上殿,跪地行禮:“陛下,臣徵南副將軍江陰侯吳良等班師還京。”
朱元璋(欣慰地說道):“吳愛卿,此次南征辛苦。南方戰事已平,然不可懈怠,需協助地方官員安撫百姓,恢復生產。”
甲午日,朱元璋說道:“高麗貢獻煩數,朕遣延安答裡使高麗諭意,令遵三年一聘之禮,所貢方物以布十匹足矣,並告占城等國。”
李善長(說道):“陛下此舉,可避免高麗頻繁進貢,勞民傷財,且能規範朝貢秩序,彰顯我大明大國風範。”
丁酉日,有官員奏報:“陛下,韃靼5900餘人自東勝來降,命居臨濠,月給薪米。”
朱元璋(說道):“東勝地處北方邊境,韃靼來降,可充實臨濠人口。臨濠乃朕故鄉,給予他們薪米,讓他們安心生活,為我大明效力。”
此時,馮勝上殿,跪地行禮:“陛下,臣徵西將軍宋國公馮勝等自甘肅班師至京。”
朱元璋(說道):“馮愛卿,此次西征,你等勞苦功高。甘肅已平,然西北邊防仍需加強。你可與其他將領商議,如何鞏固西北防線。”
接著,朱元璋又說道:“朕念驛傳重繁,諭中書省臣,馬伕應以糧富丁多者充任,有司要加以存撫,若有非法擾害者,定要治罪。”
李善長(點頭):“陛下,驛傳關乎朝廷政令傳達,馬伕選用與存撫至關重要,如此安排,可確保驛傳順暢。”
最後,有官員奏報:“陛下,是月,蠲應天、太平、鎮江、寧國、廣德五府秋糧,除糧長頑狡不蓋倉及科斂困民者本戶之糧不免外,其餘盡免。”
朱元璋(神色堅定):“應天乃我大明都城,太平、鎮江、寧國、廣德等地亦為重要區域。百姓歷經戰亂,生活困苦,減免秋糧,可減輕百姓負擔,讓他們休養生息。對於不法糧長,必須嚴懲,以正風氣。”
旁白:洪武五年九月至十一月,朝堂之上,諸事紛繁,從太廟修築到軍事行動,從人事決策到外交民生,朱元璋與群臣共同商議,為大明王朝的穩定與發展奠定基礎。每一項決策,都影響著這個新生王朝的走向,而大明的未來,正悄然在這些決策中徐徐展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