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71章 洪武五年十二月

第71章 洪武五年十二月(第1/4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楊建波唐朝風雲傳奇崩鐵:是藏劍不是魔陰身情牽盛世戀歌家父崇禎不聽勸,開局秒變太上皇祖龍修仙我監國?上朝簽到人物卡人在錦衣衛,開局領悟洗髓經三國:從佃農開始橫推天下!穿越:基建文化到古代穿越紅樓後我竟然六元及第皇帝年少,我從安南開始挽天傾趣翻三國之軍師有奇謀大秦:老六皇子真老六我拔刀造反,你說我是當朝太子?教教小兕子,大唐艦隊星際歸來我的艦隊,在墨西哥灣自由航行我在古代考公,商家子的趕考日常穿越海賊成為赤犬穿越三國之黃巾天下人在海賊,這個海軍不太正義!既然重生了,這個皇位必須我來坐

角色

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一心想要建立一個繁榮穩定的國家,對國家的治理有著長遠的規劃和堅定的決心。

李善長:明朝丞相,輔佐朱元璋多年,熟悉政務流程,在朝廷中威望頗高,參與各項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是朱元璋的得力助手。

劉伯溫:朱元璋的重要謀士,足智多謀,精通天文、兵法、數理等,對國家事務有著深刻的見解,常能從宏觀角度為朱元璋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周德興:徵南副將軍,江夏侯,此次班師回朝接受論功行賞。

曾魯:禮部侍郎,學識淵博,與朱元璋討論古帝王之治,後不幸去世。

陶凱:禮部尚書,建議編類記錄時政的書籍。

彭恭:兵部主事,與瀘州守禦指揮彭萬里收集四川明氏舊校卒為軍。

耿炳文:秦府左相兼陝西行省右丞,被任命署行都督府事。

李信:兩浙都轉運鹽使,先被任命為廣東行省參政,後改任吏部尚書。

鄧愈:衛國公,此次因軍事行動接受賞賜,後又被任命為徵西將軍征討吐蕃。

楊璟:營陽侯,參與軍事行動接受賞賜。

黃彬:宜春侯,參與軍事行動接受賞賜。

蕭安禮:貴州八番宣慰司同知,來朝貢方物。

宋濂:禮部主事,復任太子贊善大夫。

徐達:魏國公,奉命督山西、河南造獨轅車。

李文忠:曹國公,奉命督北平、山東造獨轅車。

第一幕:早朝定考課

場景:奉天殿,莊嚴肅穆,雕樑畫棟,金磚鋪地。龍椅之上,朱元璋正襟危坐,目光威嚴地掃視著下方群臣。

旁白:洪武五年十二月,甲戌朔日,新年的氣息還未完全消散,奉天殿內卻已瀰漫著一股嚴肅的氣氛。早朝開始,朱元璋率先丟擲了關乎國家根基的議題。

朱元璋(聲音洪亮,打破了朝堂的寂靜):“眾愛卿,朕今日要說的是,農桑乃我大明百姓衣食之本,學校則為理道之原。中書省需定下規矩,今後有司考課,必須把農桑、學校的成績記錄在案,若有違者,定要降罰。那些不順應天時、浪費地利的百姓,還有不認真教導的老師、懶惰的學生,都要依法論處。”

李善長(率先出列,恭敬地拱手說道):“陛下聖明,農桑關乎民生,學校培育人才,將其納入考課,必能督促官員重視,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人才輩出。”

劉伯溫(微微點頭,補充道):“陛下此舉,實乃深謀遠慮。農桑興,則倉廩實;學校盛,則教化行。只是在執行過程中,需防止官員弄虛作假,要制定嚴格的考核標準和監督機制。”

朱元璋(微微頷首):“劉愛卿所言極是。此事就由中書省牽頭,會同禮部、戶部等相關部門,儘快制定出詳細的考課細則,務必落到實處。”

第二幕:班師慶功賞

場景:奉天殿內,氣氛熱烈起來。

周德興(大步走上前,跪地行禮):“陛下,臣徵南副將軍江夏侯周德興班師還京!”

朱元璋(面露喜色):“周愛卿,此次南征,你等勞苦功高!傳朕旨意,論功行賞!衛國公鄧愈、營陽侯楊璟、宜春侯黃彬及眾軍士,皆按功行賞!”

鄧愈、楊璟、黃彬等將領上前謝恩

鄧愈:“謝陛下賞賜,臣等定當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周德興:“陛下,此次征討南方,雖獲勝利,但南方地勢複雜,少數民族眾多,治理起來仍需謹慎。”

朱元璋(點頭說道):“周愛卿,南方治理之事,你可與當地官員共同商議。要尊重當地習俗,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

李善長:“陛下,此次論功行賞,可激勵將士們奮勇殺敵,保我大明疆土。但在賞賜之後,也需加強軍隊的訓練和管理,以備日後之需。”

朱元璋(贊同地說道):“李丞相所言甚是。兵部要做好統籌,加強軍隊建設,提升我大明軍隊的戰鬥力。”

第三幕:君臣論治道

場景:奉天殿內,氣氛轉為平和。

朱元璋(看向禮部侍郎曾魯):“曾愛卿,朕近日常思古帝王之治,你學識淵博,且說說堯舜之治的關鍵何在?”

曾魯(恭敬地回答道):“陛下,依臣之見,堯舜之治,關鍵在於允執厥中。人君若無堯舜之心,便難以有堯舜之治。《大學》有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目錄
大秦的諸天征途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