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破而後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第1/2 頁)
郭凌峰看著眼前這個面黃肌瘦的少年,心中五味雜陳。他走上前,輕輕地拍了拍少年的肩膀,然後從袖中掏出一塊沉甸甸的銀子,遞到少年手中:“這些錢你先拿著,安心學習,學費的事情不用擔心。”
少年雙手顫抖著接過銀子,淚水奪眶而出,哽咽著說不出話來。他叫張強,家境貧寒,從小就渴望讀書識字,卻因為付不起昂貴的學費而不得不放棄夢想。郭凌峰的出現,就像是一道曙光,照亮了他灰暗的人生。
“男兒有淚不輕彈,起來吧。”郭凌峰扶起張強,語氣溫和地說道,“我創辦學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所有孩子,無論出身貴賤,都能有機會接受教育。只要你肯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張強用力地點了點頭,眼神中充滿了堅定。
這時,陶夭夭從人群中走了出來,她手裡拿著一疊銀票,遞給張強:“這些錢是我和朋友們一起為你籌集的,希望能夠幫助你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讓你能夠安心學習。”
張強驚訝地看著陶夭夭,他沒想到這位身份尊貴的千金小姐竟然會如此關心自己。他雙手接過銀票,深深地鞠了一躬:“謝謝小姐,謝謝郭先生,我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辜負你們的期望!”
郭凌峰和陶夭夭相視一笑,他們相信,張強只是一個開始,在他們的努力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貧苦學子獲得改變命運的機會。
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強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他天資聰穎,又格外勤奮,很快便在學堂裡嶄露頭角。郭凌峰為他量身定製了一套學習計劃,並經常利用課餘時間為他單獨輔導,幫助他彌補知識上的不足。陶夭夭也經常來學堂看望張強,為他加油打氣,解決他生活上的困難。
在郭凌峰和陶夭夭的幫助下,張強進步神速,他就像一塊乾涸的海綿,貪婪地吸收著知識的雨露。然而,郭凌峰深知,僅僅依靠書本知識是不夠的,想要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還需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於是,他找到學堂裡經驗豐富的宮廷教師,與他商量如何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們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宮廷教師聽完郭凌峰的想法後,深表贊同,他思考了片刻,然後說道:“我倒是有個主意……”宮廷教師捋了捋鬍鬚,眼中閃著智慧的光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可以引入一些實踐案例,讓學生們分組討論,模擬解決實際問題。”
郭凌峰眼前一亮,這與他希望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想法不謀而合。“老師所言極是,學生們只有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問題中,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很快,學堂裡掀起了一股實踐的熱潮。宮廷教師精心挑選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例如如何修建水利設施、如何提高糧食產量、如何解決地方糾紛等等。學生們被分成小組,熱烈地討論著,他們各抒己見,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案例分析中,提出解決方案。
張強所在的小組負責研究如何提高糧食產量。他們查閱了大量的書籍,瞭解到不同土壤和氣候條件下適合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以及如何利用肥料和灌溉技術提高產量。他們還走訪了附近的農戶,向他們請教種植經驗,瞭解他們在實際耕種中遇到的問題。
在一次討論中,張強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我們能不能嘗試種植一種新的水稻品種,這種水稻產量高,而且耐旱耐澇?”
其他組員紛紛表示贊同,他們蒐集了這種水稻的資料,並向經驗豐富的農戶請教。最終,他們制定了一套詳細的種植方案,並決定在學堂附近的田地裡進行試驗種植。
時間飛逝,轉眼間就到了秋收的季節。在張強和組員們的精心照料下,試驗田裡的水稻獲得了豐收。看著沉甸甸的稻穗,張強和組員們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
訊息傳到了大儒朱熹的耳中,他雖然對郭凌峰的改革仍有保留意見,但看到貧苦學子們取得的成績,也不得不承認改革的成效。他來到學堂,看著學生們熱烈討論,積極實踐,心中感慨萬千。
“看來,時代在變化,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啊。”朱熹喃喃自語道,目光落在了人群中那個瘦削卻充滿自信的身影上,他知道,這個叫張強的少年,未來必將成就一番事業。
而張強,此時正站在高臺上,向同學們分享著他們的種植經驗,他聲音洪亮,眼神堅定,彷彿一顆破土而出的種子,充滿了希望和力量。他並不知道,一場更大的考驗正在等待著他,而這場考驗,將決定他未來的命運……
金秋十月,碩果累累,又是一年科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