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高太尉(第3/3 頁)
一臉複雜的問道,同時也是心生苦澀,他剛剛一番直言,直接將高君雅這位同族叔父給交出去了。
高君雅只是拍拍高士廉的肩膀,“莫要多想”。
隨後朝三人鄭重拱手,“告辭”。
三人整肅衣冠,深深拜別。
高君雅捻鬚一笑,轉身離去。
三日後,一封旨意引發朝堂巨震,尚書左僕射,當朝首相,趙國公高君雅罷官去職。
朝野上下議論紛紛,隨即傳言,高君雅猜度君心,惹得皇帝大怒,因此罷官。
但隨即而來的一封聖旨便是打消人們的疑慮。
趙國公高君雅公忠體國,冊授太尉,拜雍州牧。
聖旨一出,再次掀起軒然大波,大唐帝國又一位三公誕生。
三公,即太尉、司徒、司空,位列正一品,其地位品階等同於親王、公主。
大唐至今立國十年,僅有一位三公,那便是太上皇的至交好友——魏國公裴寂,朝野上下,無論宰相,還是王公,見之無不尊稱:裴司空。
這還是在長林門宮變後,李淵自知失勢,便給這位老友最後的恩賜。
然而現在,皇帝再次冊授一位三公,位列正一品,其地位品階等同於親王,即太尉高君雅。
更何況還有雍州牧,大唐京畿之地,即前隋京兆尹,其權勢非同一般。
大唐立國後李淵改京兆尹為雍州牧,這也是天下唯一的州牧,其他地方州的主管名曰“刺史”,僅有京畿之地,雍州之地名曰“牧”。
其他地方州郡,即便是上州的刺史也僅僅位列從三品,而雍州牧則位列從二品,以此凸顯其特殊地位。
大業十三年,十一月初九,李淵攻取長安,隨後立楊侑為帝,十一月十五,李淵進封唐王。
李氏正式立足於關中,隨後便是加官進爵。
晉陽起兵的關鍵便在於李世民,李世民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所以諸多文武請立李世民為儲。
只是李淵心思巧妙,一邊重用長子李建成,一邊不斷給李世民許諾,也曾當眾許諾立李世民為王儲。
考慮到天下未定,群狼環伺,李世民也無心爭儲,只得請辭。
史書記載:“上及為唐王,將佐亦請以世民為世子,上將立之,世民固辭而止”。
見李世民放棄世子之位,李淵欣喜,隨即表示厚賞,便拜李世民為雍州牧(即前隋京兆尹),
史載:“十一月二十二,己巳,以建成為唐世子,世民為京兆尹秦公,元吉為齊公”。
雍州之地幾乎籠罩整個京畿重地,西到武功,南到鄠縣,北到三原,東到渭南,另外統轄京城所在的長安、萬年二縣,共計一百零八坊。
其權責之大,不亞於宰輔,大唐唯一的雍州牧,即第一任雍州牧便是李世民。
高士廉作為外戚,皇后的嫡親舅舅,在李世民登基前也只是擔任雍州治中。
楊恭仁在涼州大勝突厥,回朝後擔任中書令,兼吏部尚書,遙領涼州都督,多重官職於一身,可謂是權勢滔天,然而李世民登基後,授予一個檢校雍州牧之職,便將其他所謂官職免去,由此可見一斑。
本以為是渤海高氏盛極而衰,不少關西官吏暗地裡彈冠相慶,只是沒想到高氏榮寵依舊。
雍州牧、太尉、趙國公高君雅。
廣州大都督、冠軍大將軍、燕國公高衝。
這父子二人依舊堅挺,關東的旗幟依舊不到,關東領袖,依舊姓高。
更別說還有侍中高士廉、監察御史高季輔、新州刺史高表仁等高氏族人。
在高君雅罷相的熱聞之後,兩封旨意悄無聲息的頒佈。
其一,追贈盧祖尚為瀛洲都督,諡號為“剛”,即:追補前過曰剛,致果殺敵曰剛;強而能斷曰剛;強義果敢曰剛。
其二,嚴格執行死刑“三複奏”,死刑需由三省有司“三複奏”後,再交由皇帝判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