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 插手半島(第1/3 頁)
…
當今天下傳遞訊息最快的方式莫過於官府的邸報,邸報上記錄著朝廷的各種動態,迅速傳揚各地州郡。
遠在吳越之地的越州都督李大亮接到旨意後,其表現令傳旨天使非常滿意,畢恭畢敬的領旨謝恩。
隨後李大亮將他在越州都督任上三年的見聞錄,共計上百卷,全部堆放在都督府前廳,蓋印封存,以留給下一任越州都督。
這一舉動使得李大亮名聲大噪,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書本便是知識,尤其是這種親筆見聞錄。
裡面不僅包含吳越之地的風土人情、山川地貌等等,還包括李大亮的治理心得,堪稱無價之寶也不為過。
李大亮直接無私的留給下一任都督,需知這個時候下一任越州都督的人員還沒有選定,這個巨大的人情恩惠將來是給誰都不知道,李大亮便是如此無私。
等訊息傳到長安,李世民感慨萬千,再次下旨褒獎。
李大亮接到旨意後,絲毫沒有耽擱,徑直奔赴交州。
毫無推辭之意,只有感激謝恩,這一點再對比先前的盧祖尚,可謂是天差地別。
與此同時,嶺南也收到來自長安城的邸報,各地州縣看完後,內心同樣是巨震。
太尉…高氏權勢依舊啊。
新建的開海城頭,高衝負手眺望著遠處的船塢,身軀挺拔。
然而內心卻是有些古怪:阿耶是高太尉,那我豈不是高衙內?
早在隋唐之際,便有衙內這個稱呼,當年的李淵也曾一度被稱為衙內。
因為魏晉以來,多選用貴族子弟在禁衙裡充任親衛,即千牛備身,李淵當年便曾在禁宮裡擔任千牛備身。
禁衙內當差的貴族子弟,即衙內。
當然,以高衝如此的官爵,自然不會有人如此稱呼。
“經略使,開海城已經落成,水軍也已逐具雛形,你看何時讓某出海實戰一番?”水師別將周仲隱躬身拱手問道。
“孟修求戰之心,我明白”,高衝微微頷首笑道:“只是時機未到,且再等等,你們也再磨鍊磨鍊”。
周仲隱遺憾的點頭應諾,這已經是他第三次請戰,只是高衝依舊不準。
見周仲隱面露憾色,高衝驅散左右,笑問道:“孟修可是心有疑惑?”
周仲隱也清楚高衝的脾性,斷不會因言怪罪,當即直言道:“正是,非是我莽撞求戰,而是水軍需得見血實戰方才可以凝聚戰力”。
高衝滿意的點點頭,“孟修所言甚是”,然後話音一轉,問道:“你可知道林邑?”
周仲隱一怔,然後點頭應諾,“略有耳聞,便是漢時象林縣”。
高衝看著遠方海平面,腥鹹的海風拂面,眼睛微眯,語氣有些莫名,“是啊,漢時故土,如今自成一國,時時侵擾邊地,真是笑話……”。
周仲隱心思通透,聞言當即心裡一動,“經略使,你是對林邑?”
高衝轉過頭來,一臉凝重,“記住,我大唐絕不干涉他國內政,向來倡導和平共處,同時,鄰國若有難,也斷不會坐視不理”。
一番話說得周仲隱雲裡霧繞,有些迷惑。
高衝手拍在城磚上,緩緩說道:“日前收到信保,真臘國四處征伐,或已擾我疆土,林邑國深受其害,不久之後,便要我朝求援了”。
周仲隱張大嘴巴,有些難以置信。
聽聽這言語,“不久之後,便要向我朝求援了……”,這話怎麼聽著一切都在你的安排之內呢。
“到時候便是你水師見血之時”,高衝幽幽說道:“孟修你將是繼前隋劉方之後,第一個登上半島的大唐將軍”。
周仲隱頓時激動起來,“經略使意欲趁機收復林邑?”
高衝聞言竟是搖搖頭,周仲隱見狀一愣,隨後便聽見高衝繼續說道:“不夠”。
“不夠?”周仲隱頓時感覺呼吸都急促了。
“三個目標”,高衝接著說道:“保底目標,收復林邑,重設州縣”。
“挑戰目標,吞併扶南”。
“最終目標,兼併三國”。
……
一陣寂靜,除呼呼的海風外,周仲隱已經可以聽到他急促的呼吸之聲。
待緩過神後,周仲隱艱難的說道:“收復林邑,師出有名,大有可為,只是另外兩個目標,是否有些過於……過於激進?”
“迂腐”,高衝訓斥道:“聖人治世,若不開拓前行,如何打造文武盛世,我要開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