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龍舟(第1/4 頁)
從康樂橋的東邊下來,右轉便是楊守安和阿四熟悉的招工大街,但他們今天不準備去那,而是向左沿著河道一路朝著康樂村祠堂的方向直行。
“安子,我們真的要去嗎?這咱以前也沒經驗啊,我聽說廣州這邊的本地人都把賽龍舟看得很重,別到時候事情沒辦成,反過來還把人給得罪了。”
阿四又在那愁眉苦臉,拉著楊守安的袖子管絮絮叨叨,他這人勇起來的時候神擋殺神,慫起來也真的比誰都婆婆媽媽。
那天兩人嚮慕慧嫻尋求幫助,希望在花店樓上的製衣廠裡謀份差使,最後想出的辦法是另闢蹊徑,只要能夠獲得房東老雷的認可,這事情就一定能成。
至於如何“攻略”這個整天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老雷,慕慧嫻的建議是——楊守安和阿四可以利用自己年輕力壯的優勢來“投其所好”。
“怕個屁,我們以前在大寧河裡劃的船還少嗎?區區龍舟算什麼?而且慧嫻姐不是說了嘛,現在是秋天,康樂村龍舟隊的主力隊員都沒在村裡,老雷這次想要贏過鷺江的隊伍,只能靠我們這種外援。”
其實對於賽龍舟這件事,楊守安的心裡也沒多少底氣,但慕慧嫻已經幫他們給老雷打了電話,並且約在今天見面,所以就算力所不逮,如今也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那天臨別前楊守安在花店門口猶豫了半天,最後還是問了慕慧嫻一句話,意思是無親無故的為啥願意幫他?總不見得真是因為兩個人都喜歡聽嫻的歌吧?
慕慧嫻給了一個很玄乎聽起來像是瞎編的理由,說是楊守安和她一位故友很是相像,都是不到萬不得已絕不會求人的性格,所以才動了惻隱之心。
總之不管如何,這份人情算是欠下了,為了不辜負慕慧嫻的好意,也為了延續自己的夢想,楊守安和阿四隻能全力以赴。
而現在要做到第一步,就是透過“面試”,然後成功加入老雷的龍舟隊。
廣州北靠南嶺,瀕臨南海,扼珠江流域西、北、東三江匯合出海之咽喉,水網交織,所以古往今來各種水上習俗極為繁盛,其中扒龍舟絕對是最廣為人知的一項。
對於扒龍舟的起源,學術界眾說紛紜,到現在也無確鑿文字可考。
比較可信的一種說法來自聞一多先生的考證,認為龍舟競渡最早源於吳越地區每年春夏之交的龍圖騰祭祀活動,古越人伴水而居,崇龍敬龍,將舟船製成龍形,以競渡形式逐疫祈福、禳災迎祥,由此逐漸產生了扒龍舟習俗。
而廣州城的龍舟文化則是源自五代十國時期的南漢,南漢後主劉龔當年在廣州城西疏浚“玉液池”舉行龍舟競渡,以此來慶祝農曆端午佳節。
扒龍舟的鼎盛期無疑是在明清兩代,整個嶺南地區各種官方和民間的賽龍舟活動層出不窮,而且可貴的是一直延續至今。
到了1994年,廣州市政府正式將端午定為龍舟節,這讓龍舟文化的熱度再次飆升,幾乎每個村子都會組建自己的龍舟隊,參加各類競渡比賽,藉此展現宗族之強盛,同時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敬祖還鄉”。
康樂村的這支隊伍實力強悍,在近十年的海珠區端午龍舟大賽裡獨霸冠軍的頭銜,成員多為村中的精壯小夥,配合默契,技術出眾,可謂是絕對的王者之師。
期間也有其他村子鉚足幹勁,在各種比賽中試圖挑戰康樂村的王座,只不過都以失敗告終,但這並不影響新的挑戰者不斷湧現。
就好像與康樂村只有一街之隔的鷺江村,這兩年組建了全新的龍舟隊伍,裝備精良,進步神速,在今年六月份的龍舟大賽裡,以僅僅三分之一船身的差距屈居亞軍,給老雷率領的龍舟隊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這次為了慶祝國慶,區裡準備再搞一次龍舟大賽,於是鷺江村的龍舟隊便放出豪言,要終結康樂村龍舟隊的不敗神話。
原本老雷是不怕這種約戰的,但現在這個時間點上,康樂村的主力隊員中有不少已經返回外地的工作崗位,所以人手方面一下子變得捉襟見肘起來。
當楊守安和阿四趕到龍舟隊訓練的地方,距離他們約定的時間只差三分鐘,兩人跑得氣喘吁吁,心裡大罵城中村裡那些錯綜複雜又長得一模一樣的巷子小道。
此時河岸旁站著二十來個人,有年輕的小夥子,也有上了點歲數的男人,他們穿著清一色橙黃的隊服,背後不但有康樂村的字樣,還印上了每個人的專屬號碼,看起來頗有點職業隊伍的架勢。
而在階梯的最上方,一個精瘦的老頭正在大聲訓話,言詞間含媽量極高,概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