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功過評定(第1/2 頁)
赤壁大營的議事廳內,燈火通明。李銘坐在主位上,面前擺著厚厚一疊戰功報告。作為一名現代軍事專家,他深知科學的論功行賞對軍隊士氣的重要性。
\"諸位,\"他對在座的將領們說,\"今天我們要進行戰後的功過評定。這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而是要建立一個科學的評價體系。\"
周瑜和諸葛亮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好奇。在他們的認知中,論功行賞一向是按照軍功的大小來定,但李銘顯然另有想法。
\"首先,\"李銘取出一份詳細的評定標準,\"我們要改變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不能只看殺敵數量,還要考慮其他因素。\"
他開始詳細闡述自己的評價體系:
\"第一類是直接戰功,包括殲敵數量、繳獲戰利品等,這是基礎分。\"
\"第二類是間接貢獻,比如情報收集、後勤保障、傷員救護等,這些同樣重要。\"
\"第三類是帶兵能力,包括部隊訓練水平、軍紀維護、士氣鼓舞等。\"
\"第四類是特殊貢獻,比如關鍵時刻的臨機應變、重要戰術的創新等。\"
周瑜不禁問道:\"這樣的評價標準,會不會過於複雜?\"
李銘笑著搖頭:\"這正是現代......這正是科學管理的精髓。複雜的標準反而能更公平地評價每個人的貢獻。\"
他拿出一份具體的評分表:\"比如說黃蓋的火攻,不僅要算直接戰功,還要計入戰術創新的分值。他冒著生命危險執行任務,這種犧牲精神也要有額外加分。\"
諸葛亮仔細研究著評分標準,讚歎道:\"李軍師此法,確實能更全面地評價將士們的貢獻。\"
\"不僅如此,\"李銘繼續說,\"我們還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獎懲制度。獎勵要有層次,懲罰要講證據。這樣才能服眾。\"
他展開另一份檔案:\"這是我設計的獎懲等級。從最基礎的嘉獎,到最高的特等功,每一級都有明確的標準。同時,對於戰場上的失誤和違紀,也要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正說著,一名參謀送來了第一批功過統計表。李銘仔細檢視,不時做出修正和補充。
\"看這裡,\"他指著一個例子,\"這位小隊長雖然沒有直接殲敵,但他及時發現了敵軍的動向,為我軍贏得了先機。這種貢獻,在傳統評價中可能被忽視,但在我們的新標準下,應該得到相應的獎勵。\"
周瑜不禁感慨:\"如此細緻的評價,確實能調動所有將士的積極性。\"
\"沒錯,\"李銘說,\"在現代軍事理論中,這叫做'全面激勵'。每個崗位都很重要,每個貢獻都應該得到認可。\"
接著,他開始具體評定各部將領的功過:
\"周瑜總督,統領水軍,指揮有方,戰術執行準確,當記特等功。\"
\"諸葛軍師,運籌帷幄,戰略規劃精準,同樣記特等功。\"
\"黃蓋將軍,火攻首功,臨危不懼,記特等功。\"
\"關羽將軍,華容道之戰,既完成任務,又保全大局,記特等功。\"
每評定一個人,李銘都詳細說明理由,讓所有人都服氣。這種透明的評價方式,確實讓人心服口服。
但他也不是一味地褒獎。對於一些失誤,他也嚴格指出:
\"這位參將在追擊戰中擅自行動,雖然立了功,但違反了軍令,應當功過相抵。\"
\"那個部隊雖然打了勝仗,但傷亡太大,說明指揮有問題,要予以警告。\"
眾將領聽得連連點頭。這種公平公正的評價,確實能讓人心服。
正評定著,又有報告送來:一些部隊因為功勞分配不均,出現了矛盾。
\"這正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李銘說,\"傳令下去,所有功勞分配都要按照新標準執行。有異議的,可以提出申訴,但不得擅自爭執。\"
他特別強調:\"功過評定不是為了製造矛盾,而是要團結軍心。如果因為評功起了內訌,那就完全違背了初衷。\"
接著,李銘又提出了幾個重要原則:
\"第一,要注重基層。小功不能忘,基層將士的貢獻一定要得到認可。\"
\"第二,要重視團隊。個人功勞固然重要,但也要看整個團隊的表現。\"
\"第三,要關注創新。誰能在戰鬥中提出新的戰術,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