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戰後形勢(第1/2 頁)
赤壁戰場的硝煙漸漸散去,但戰後的局勢卻更加複雜。李銘站在臨時指揮所內,面前擺著最新繪製的勢力分佈圖。作為一個現代軍事專家,他深知戰後處置的重要性。
\"諸位,\"他對聚集的眾將領說,\"勝利只是開始,如何處理戰後的局勢,才是真正的考驗。\"
周瑜和諸葛亮分立兩旁,其他將領也都全神貫注地聽著。這場大勝之後,各方勢力的重新洗牌已經開始。
\"首先,\"李銘指著地圖,\"我們要明確當前的形勢。曹操雖敗,但並未完全失去戰鬥力。他的基本盤在北方依然穩固,只是暫時失去了南下的能力。\"
他繼續分析:\"現在最關鍵的是如何分配戰果。不合理的分配,可能導致內部矛盾,這是我們必須避免的。\"
諸葛亮問道:\"依李軍師之見,應該如何分配?\"
李銘展開一份詳細的部署圖:\"我的建議是,按照現代......按照科學的方式來劃分。不是簡單的地盤分割,而是要考慮戰略縱深、資源分佈和民生需求。\"
他開始具體闡述自己的計劃:
\"第一,江東地區自然歸孫權管轄,這是基本盤。但要注意的是,不能只守長江天險,還要建立縱深防禦體系。\"
周瑜聽得連連點頭。這種超前的戰略眼光,確實值得學習。
\"第二,荊州問題最為複雜。\"李銘指著荊州地區,\"這裡是戰略要地,既是魚米之鄉,又是軍事要塞。我建議暫時由聯軍共同管理,避免因爭奪而起內訌。\"
這個建議立即引起了熱烈討論。荊州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何處置確實是個難題。
\"第三,\"李銘繼續說,\"對降軍的安置也很關鍵。不能簡單地分散打散,而是要有計劃地整編。這些人可以成為重要的軍事力量。\"
他特別強調:\"處置降軍有三個原則:安置要妥善,使用要得當,監管要嚴密。這是現代軍事管理的基本準則。\"
正說著,一名斥候快步進來:\"報告!曹軍殘部在江北集結,似乎準備重整旗鼓!\"
李銘不慌不忙:\"預料之中。傳令邊防各部,嚴密監視,但不要輕舉妄動。現在最重要的是穩定內部。\"
他轉向眾人:\"看到了嗎?這就是為什麼戰後處置如此重要。如果我們內部不穩,敵人就會有可乘之機。\"
接著,李銘開始部署具體工作:
\"第一,清理戰場。不僅要打撈沉船,收斂傷亡將士,更要恢復水道交通。這關係到民生和軍需。\"
\"第二,撫卹傷員。設立專門的醫療營地,所有傷員不分敵我,都要妥善救治。這不僅是人道主義,更能收買人心。\"
\"第三,安撫百姓。沿江兩岸的村莊都要派人走訪,瞭解損失情況,及時補償。民心向背,關係重大。\"
這些細節性的工作,都是他根據現代軍事經驗來安排的。在他看來,真正的勝利不僅是戰場上的,更要贏得民心。
周瑜提出一個關鍵問題:\"如果曹操捲土重來怎麼辦?\"
\"這正是我要說的,\"李銘露出深思的表情,\"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防禦體系。不是簡單的邊防,而是要有預警、防禦、反擊三個層次。\"
他展開另一張圖紙:\"這是我設計的防禦系統。首先是前沿預警,由斥候和暗哨組成;其次是主力防禦,包括水軍和陸軍;最後是快速反應部隊,隨時準備支援薄弱處。\"
諸葛亮讚歎道:\"李軍師此計,可謂深謀遠慮。\"
\"這還不夠,\"李銘繼續說,\"我們還要考慮長期發展。勝利容易,守成難。如何鞏固勝果,才是真正的考驗。\"
他提出了幾個關鍵建議:
\"第一,要建立穩定的補給體系。不能僅僅依靠就地徵糧,要建立完整的軍需補給線。\"
\"第二,要加強軍隊訓練。勝利之後最容易鬆懈,我們反而要加強訓練,保持戰鬥力。\"
\"第三,要重視情報工作。在曹營和其他勢力中都要佈置眼線,隨時掌握各方動向。\"
正說著,又有報告傳來:一些地方官員開始擅自劃分地盤,有爭權奪利的跡象。
\"這就是我擔心的,\"李銘說,\"勝利之後最容易出現內部矛盾。傳令下去,嚴禁任何擅自劃分地盤的行為。所有分配必須按照統一部署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