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1節(第3/3 頁)
為朝廷人才之重地。”
&esp;&esp;朱允炆認真地點了點頭,道:“這國子監十大弊病,可謂是犀利至極,直指本質,日後革新,人才鼎盛,你當為首功之臣。”
&esp;&esp;王紳暗暗激動。
&esp;&esp;朱允炆再次低下頭看去,驚歎於王紳的獨到與敏銳,收起奏疏,說道:“你且回國子監,朕需要與內閣、禮部商議下國子監之事。”
&esp;&esp;內閣鬱新、解縉、張紞,禮部尚書陳迪,翰林侍講姚廣孝分坐左右,傳閱過《國子監十大弊病》疏後,陳迪送還奏疏,道:“皇上,此奏疏對國子監弊病可謂鞭辟入裡,只不過有些觀點太過偏頗,有可取,不可取之處。”
&esp;&esp;朱允炆用手指叩了下桌案,問道:“陳尚書所言不可取之處,為何?”
&esp;&esp;陳迪肅然道:“《國子監十大弊病》疏中言及,當下國子監教授內容,僅限《四書》、《五經》及有關律令,應拓至農、商、匠、軍之領域。恕臣直言,國子監乃為朝廷選材,應與科舉考核匹配,不可擅增內容,徒加監生負累。”
&esp;&esp;“你認為,監生無需修習四書五經之外的知識?”
&esp;&esp;朱允炆輕輕問道,目光中有些失望。
&esp;&esp;陳迪直言道:“皇上,國子監監生日常已被排滿,已無時間修習其他課業。”
&esp;&esp;朱允炆微微閉上眼。
&esp;&esp;說起後世的應試考試,都是千人踩萬人踹,可誰能想象,明代科舉與官學的教育,比後世應試考試還應試數十倍!
&esp;&esp;唯科舉論,一切服務於科舉。
&esp;&esp;先說清楚,科舉就考四書五經,不可能超出這個範圍。
&esp;&esp;好了,從三歲識字開始就背這幾本書,課外讀物都是雜學,非正統的,你看它做什麼?
&esp;&esp;難道想要做一個雜人?
&esp;&esp;無數大明的讀書人,懸樑刺股,鑿壁偷光,也只不過是為了研究透這幾本書的奧秘。
&esp;&esp;如果你問他們如何救災,他們會搖頭,一問三不知。如果問他們不能完成朝廷使命怎麼辦,他們會說殺身成仁,然後找個地方自盡。
&esp;&esp;缺乏變通,迂腐至極,滿口仁德,實無一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