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72節(第1/3 頁)
</dt>
&esp;&esp;這是大批讀書人的通病!
&esp;&esp;導致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那就是這些人幾十年都被困在了四書五經裡,思維從來都沒有開啟過。
&esp;&esp;為什麼朱允炆器重解縉?
&esp;&esp;因為解縉善於變通而且富有遠見。
&esp;&esp;為什麼朱允炆重用姚廣孝?
&esp;&esp;因為這個傢伙所學龐雜,思維活躍,點子很多。
&esp;&esp;還有方孝孺推薦的楊士奇,未來的內閣之人,朱允炆也十分重視,雖然楊士奇所學都是四書五經,但人家好歹是在江湖飄了一二十年,黑白兩道都混過,懂得變化,能解決很多問題。
&esp;&esp;可再看朝堂之上,又有多少懂得變通的人?
&esp;&esp;他們的變通,往往都是腳底下的立場變通,而不是思維的,思想的變通。
&esp;&esp;連禮部尚書這種六部高官,都看不出國子監只教育四書五經的問題,甚至反對增加其他課業,你還指望國子監的老頭子們接受?
&esp;&esp;“姚師父,你如何看?”
&esp;&esp;朱允炆睜開眼,看向姚廣孝。
&esp;&esp;姚廣孝停下了撥動佛珠的手,看向朱允炆,道:“回皇上,國子監只教導四書五經,自有其侷限。臣認為,四書五經之言,無需作聖人之言,日夜聆訊,應作輔助之言,塑人品性,明禮知信即可。可在國子監開設其他課業,以監生歷事輔國為主,取才配德,方為正道。”
&esp;&esp; 沒人為朱熹說句話
&esp;&esp;姚廣孝並非正統官學出身,對於四書五經談不上推崇,他對孔孟之道、程朱理學的興趣,恐怕還要排在釋迦牟尼之後。
&esp;&esp;鬱新、張紞、解縉、陳迪等人聽聞姚廣孝的話之後,都皺起了眉頭。
&esp;&esp;四書五經無需作聖人之言,日夜聆訊?
&esp;&esp;這不是離經叛道嗎?
&esp;&esp;孔孟乃是聖人,這是所有讀書人的共識。
&esp;&esp;大家之所以站在這裡,享受權勢與榮華,靠的便是這些聖人之言,你姚廣孝不承認他們是聖人,我們這些孔孟門生不會答應。
&esp;&esp;鬱新臉色陰沉,反對道:“皇上,四書五經承載聖人之言,修身,育德,明禮,新民,有乾坤之象,宇宙之風,是為國才之根基,為我大明讀書種子之脊樑,理應日夜聆訊,晝夜伏研,只可為主,不可為輔。”
&esp;&esp;張紞瞥了一眼姚廣孝,對朱允炆說道:“臣附議。國子監或可加之其他課業,但四書五經,只能為主,不可為輔。若本末倒置,不明主次,將引災禍。”
&esp;&esp;朱允炆嘴角微微一動,強壓下心底的憤怒,問道:“解縉,你是如何看的?”
&esp;&esp;解縉明顯有些為難,他是一個善於揣測上意的人。
&esp;&esp;看朱允炆的臉色、語氣,解縉哪裡不明白朱允炆的想法,擺明了是想在四書五經之外,加入其他雜學類課業,而這勢必會衝擊四書五經的地位。
&esp;&esp;從維護四書五經的地位上來說,解縉需要反對姚廣孝,反對朱允炆。
&esp;&esp;可解縉經過朱元璋時期的困貶,已然悟清,和老闆對著幹,都是沒好下場的。
&esp;&esp;想要保住自己的內閣地位,就需要站在朱允炆的身後,否則,一旁的姚廣孝,很可能會取自己而代之!
&esp;&esp;想到這裡,解縉下定決心,道:“皇上,國子監為大明最高學府,育人之道,當以彰其底蘊,顯其才幹,若僅以四書五經授業,不涉其他課業,難免偏頗,所出官僚,空有才情風流於紙上,實無興邦之策於胸中。臣認為,可革新國子監課業。”
&esp;&esp;鬱新、張紞、陳迪吃驚地看著解縉。
&esp;&esp;陳迪怒不可遏,向解縉走了一步,沉聲道:“解大才子,莫要忘記了,你也是憑著四書五經,才在洪武二十一年中的進士!”
&esp;&esp;解縉面不改色,直言道:“我等皆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