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名因釋將情義揚(第3/3 頁)
,再與你們說。當前之急,兩件事。第一,七八千的俘虜,要在一天內收編完成;第二,抓緊安排弘農等縣的留守事宜。這兩件事要在兩天內完成,兩天後,拔營還河內!”
無論河內郡現在的情況是什麼樣,弘農等縣,不能就這麼丟掉。
這既是關係到擋住李淵出關的戰略佈局,也是李善道的一條後路,——退一步說,河內萬一真的丟了,他總也還得有個地盤才行,要不然,他就成遊寇了,早晚必然覆滅,弘農郡等地儘管不大,地位緊要,多山,形勢也險要,有這塊地盤在,好歹尚能得以喘息,再待時機。
諸將接令罷了,秦敬嗣有點犯難,說道:“郎君,七八千俘虜,一日收編,不好辦吧?”
“元德,你是何見?”
蕭裕撫摸鬍鬚,尋思了下,說道:“俘虜中最堪用者,無非牛、吳四將的部曲,特以牛、吳兩將所部最為精悍,餘皆山賊、流民之屬。末將愚見,何不如明公釋牛、吳諸將一般,宣喻俘中的山賊、流民,不願留者,盡聽自去,而收留者以編伍之?”
焦彥郎問道:“山賊、流民如果這麼處置的話,牛、吳四將的部曲呢?也不留者任去麼?”話裡帶著點可惜,畢竟正如蕭裕所說,牛、吳四將,特別牛、吳兩將的部曲還是可稱精銳的。
蕭裕說道:“牛、吳諸將部曲,愚見亦可用以此法,以示明公寬宏。不過,明公,末將若料之不差,牛、吳諸將部曲不是本地人,則就算對他們說,任其自去,走的也定無幾,因為他們在這裡無鄉可回、無親友可投,——即便入山為賊,他們人地兩疏,賊也難當。所以,此法似亦可用之。已允彼輩自去,而彼輩自願留下,底下對彼輩的改編,明公,就容易多了。”
李善道笑問秦敬嗣、焦彥郎說道:“元德此策何如?”
秦敬嗣、焦彥郎被蕭裕的辦法說服了,兩人答道:“蕭公此策好,依此收編,一日誠然可成!”
李善道想了想,說道:“俘中的山賊、流民就用此法;牛、吳四將部曲也用此法。唯是牛、吳四將部曲,本素習練,勇悍之眾,四將雖去,非大將不能統領威服。元德,牛、吳兩部俘虜,盡撥你統帶;常、張兩部俘虜,敬嗣、彥郎,分撥入你兩人營。其餘山賊、流民之屬,編為一部,萬徹,你來統領。”
蕭裕趕忙辭讓:“明公,末將營皆騎,牛、吳兩部步騎間雜,若撥與末將,不但不利於日後進戰,日常的操練方面,末將亦不知怎麼辦了!”
“不知怎麼辦”,這是推脫之詞。
蕭裕雖是騎將,步卒的操練,他也不是不知道,但他說的第一條,確實是不錯。
李善道就說道:“也罷,元德,若步卒與你,確不利你戰;萬徹,那就牛、吳兩部的步卒,亦撥你統領。”
諸將皆不再有異議,行禮接令。
——牛、吳兩部的步卒撥給薛萬徹統領,亦是正得其人。牛、吳部曲多本隋之府兵,薛萬徹本是隋將,操練也好、管束也好、將來帶著他們上陣打仗也好,俱是熟門熟路;薛萬徹萬夫不當之勇,名將之子,勇力、出身都遠超牛、吳兩將,也足能壓得住牛、吳的部曲。
關於收編俘虜之法,就此定下。
事不宜遲,諸將就按李善道將令,立即著手施行。
……
李善道回到了營中,叫來杜正倫、馬周等。
給杜正倫下了一道令,杜正倫聽了,詫異愕然。
「16.2.
app首頁書城最左邊推薦欄目的年終盤點,請多多支援!最佳男作者這一個投票選項,每天都有贈票。謝謝大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