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古文解析:調經論篇第六十二(第3/5 頁)
刺出淤血,不要讓惡血進入經脈,以免造成其他疾病。
黃帝說:好。形有餘和不足會怎樣?岐伯說:形有餘就會腹脹,小便不利,形不足就會四肢不用。如果氣血沒有並聚,五臟安定,肌肉蠕動,這就叫做微風。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形有餘的,就瀉其陽經,不足的就補其陽絡。黃帝說:刺微風時應怎樣?岐伯說:刺其分肉之間,不要傷其經脈,也不要傷其絡脈,衛氣得恢復,邪氣就消散了。
黃帝說:好。志有餘和不足會怎樣?岐伯說:志有餘就會腹脹飱洩,志不足就會手足厥冷。如果氣血沒有並聚,五臟安定,骨節有鬆動的感覺。黃帝說: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志有餘的,就刺其然筋和血絡,放出淤血。志不足的,就用補法,針其復溜穴。黃帝說:刺未並時應怎樣?岐伯說:就直接刺其病處,不要傷其經脈,邪氣就會自行消散。
,!
黃帝說:好。我已經瞭解了虛實的情況,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岐伯說:氣血並聚,陰陽失調,就會產生虛實的變化。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就會發生驚狂。血並於陽,氣並於陰,就會發生炅中。血並於上,氣並於下,就會心煩惋善怒。血並於下,氣並於上,就會神志散亂,善忘。黃帝說:血並於陰,氣並於陽,像這樣血氣並聚,什麼是實,什麼是虛呢?岐伯說:血氣並聚而沒有離開經脈的,是實;血氣並聚而離開經脈的,是虛。所以,氣並則無血,血並則無氣。現在血與氣相失,所以是虛。絡脈和孫脈都輸注於經脈,血與氣並聚,就會成為實症。血與氣並聚而執行於上部,就會發生大厥,使人突然昏厥,如果氣能恢復,就可以生存,否則就會死亡。黃帝說:實症是怎樣形成的?虛症是怎樣形成的?虛實的關鍵是什麼?我想聽聽其中的緣故。岐伯說:陰與陽都有俞會,陽氣注於陰經,陰經滿溢,就會輸注於絡脈,絡脈滿溢,就會輸注於大經脈,血氣與邪氣並聚於分肉之間,其脈象堅大,所以稱為實症。實症的表現是外部堅實脹滿,不可按壓,按壓就會疼痛。黃帝說:寒溼傷人會怎樣?岐伯說:寒溼傷人,會使面板收縮,肌肉堅緊,營血澀滯,衛氣離去,所以稱為虛症。虛症的表現是面板鬆弛,按之則氣足以溫之,所以感覺輕快而不痛。黃帝說:好。陰分產生實症會怎樣?岐伯說:喜怒不節,就會使陰氣上逆,陰氣上逆就會使下部空虛,下部空虛就會使陽氣走失,所以稱為實症。黃帝說:陰分產生虛症會怎樣?岐伯說:喜則氣下,悲則氣消,消則脈空虛,若再受寒飲冷,寒氣就會充滿於內,使血氣澀滯,所以稱為虛症。
黃帝說:醫經上說陽虛就會生外寒,陰虛就會生內熱,陽盛就會生外熱,陰盛就會生內寒,我已經聽說了,但不知是什麼原因。岐伯說:陽氣受於上焦,以溫養面板分肉之間。如果寒氣侵襲於外,使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就會使寒氣獨留於外,所以發生寒慄。黃帝說:陰虛生內熱是怎樣的?岐伯說:過度勞累,形體和精神都很衰弱,谷氣不盛,上焦不能宣發,下脘不能通利,胃氣鬱熱,熱氣燻蒸於胸中,所以發生內熱。黃帝說:陽盛生外熱是怎樣的?岐伯說:上焦不通利,就會使面板緻密,腠理閉塞,汗孔不通,衛氣不得發洩,所以發生外熱。黃帝說:陰盛生內寒是怎樣的?岐伯說:寒氣上逆,積聚於胸中而不能發散,發散則溫氣離去,寒氣獨留,就會使血凝澀,血凝澀則脈不通,其脈象盛大而澀,所以發生中寒。
黃帝說:陰與陽並,血氣並聚,疾病已經形成,怎樣刺治呢?岐伯說:刺治這種病,應取其經隧,刺其出血,取其營氣,取其衛氣,根據四時的多少和病人體質的強弱來決定。黃帝說:血氣並聚,疾病已經形成,陰陽失調,怎樣進行補瀉呢?岐伯說:實證應採用瀉法,使邪氣從內而外,就像開啟門戶一樣,使病邪排出。刺出其血,使邪氣隨血而出,精氣不受傷,邪氣就會下降,外邪也就隨之散去。不閉塞門戶,使邪氣得以排出,搖動大的經脈,就像疏通道路一樣,這就是瀉法的要領。一定要切中要害而迅速出針,使邪氣得以消散。黃帝說:虛證應怎樣補呢?岐伯說:手持針不要立即刺入,先安定其意志,等待病人呼氣時進針,氣出針入,針孔四塞,精氣無從走失,待氣至而迅速出針,使熱氣不得還入,閉塞其門戶,邪氣就會消散,精氣就得以儲存。針刺時應等待病人呼吸,使氣至而針入,近氣不失,遠氣乃來,這就是補法的要領。
黃帝說:您說虛實有十種情況,都產生於五臟,而五臟又與五條經脈相聯絡。十二經脈,都能產生各種疾病,現在您只說五臟,那麼十二經脈的疾病,又怎樣與五臟相聯絡呢?岐伯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