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古文解析: 氣穴論篇第五十八(第1/4 頁)
一素問第58章 氣穴論
(一)古文
黃帝問曰:餘聞氣穴三百六十五,以應一歲,未知其所,願卒聞之。歧伯稽首再拜對曰:窘乎哉問也。其非聖帝,孰能窮其道焉,因請溢意盡言其處。帝捧手逡巡而卻曰:夫子之開餘道也,目未見其處,耳未聞其數,而目以明,耳以聰矣。歧伯曰:此所謂聖人易語,良馬易御也。帝曰:餘非聖人之易語也,世言真數開人意,今餘所訪問者真數,發矇解惑,未足以論也。然餘願聞夫子溢志盡言其處,令解其意,請藏之金匱,不敢復出。歧伯再拜而起曰:臣請言之,背與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與十椎及上紀,上紀者,胃脘也,下紀者,關元也。背胸邪系陰陽左右。如此其病前後痛澀,胸脇痛而不得息不得臥,上氣短氣偏痛,脈滿起斜出尻脈,絡胸脇支心貫鬲,上肩加天突,斜下肩交十椎下。藏俞五十穴,府俞七十二穴,熱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頭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兩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兩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兩脾厭分中二穴,犢鼻二穴,耳中多所聞二穴,眉本二穴,完骨二穴,頂中央一穴,枕骨二穴,上關二穴,大迎二穴,下關二穴,天柱二穴,巨虛上下廉四穴,曲牙二穴,天突一穴,天府二穴,天牖二穴,扶突二穴,天?二穴,肩解二穴,關元一穴,委陽二穴,肩貞二穴,喑門一穴,齊一穴,胸俞十二穴,背俞二穴,膺俞十二穴,分肉二穴,踝上橫二穴,陰陽蹻四穴,水俞在諸分,熱俞在氣穴,寒熱俞在兩骸厭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針之所由行也。
帝曰:餘已知氣穴之處,遊針之居,願聞孫絡溪谷,亦有所應乎。歧伯曰:孫絡三百六十五穴會,亦以應一歲,以溢奇邪,以通榮衛,榮衛稽留,衛散榮溢,氣竭血著,外為發熱,內為少氣,疾寫無怠,以通榮衛,見而寫之,無問所會。帝曰:善。
願聞溪谷之會也。歧伯曰: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閒,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氣。邪溢氣壅,脈熱肉敗榮衛不行,必將為膿內銷骨髓,外破大膕,留於節湊,必將為敗。積寒留舍,榮衛不居,卷肉縮筋,肋肘不得伸,內為骨痺,外為不仁,命曰不足,大寒留於溪谷也。溪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其小痺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法相同。
帝乃闢左右而起再拜曰:今日發矇解惑,藏之金匱,不敢復出,乃藏之金蘭之室,署曰氣穴所在。歧伯曰:孫絡之脈別經者,其血盛而當寫者,亦三百六十五脈,並注於絡,傳注十二絡脈,非獨十四絡脈也,內解寫於中者十脈。
(二)白話文
黃帝問道:我聽說人體有三百六十五個氣穴,與一年的天數相應,但不知道這些氣穴的具體位置,希望你能詳細地告訴我。
岐伯叩頭再拜後回答說:你問的這個問題真是很難啊!如果不是聖明的帝王,誰能探究其中的道理呢?於是他請求詳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黃帝拱手謙遜地推辭說:先生為我開啟了認識的道路,雖然我還沒有看到具體的氣穴位置,也沒有聽到具體的數目,但我已經感覺眼睛明亮,耳朵靈敏了。
岐伯說:這就是所謂的聖人容易理解,良馬容易駕馭啊。
黃帝說:我並不是聖人那樣容易理解的人,世間都說真正的數目能開啟人的思維,我現在所詢問的正是真正的數目,希望能解除我的疑惑,還不足以進行深入的論述。但我希望先生能詳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讓我理解其中的含義,請將這些藏在金匱中,我不敢再讓它們洩露出去。
岐伯再次叩頭後起身說:我來為你詳細說明吧。背部與心胸互相牽引而疼痛,治療時應取天突穴、第十椎以及上脘穴兒上脘穴就是胃脘,下脘穴就是關元。背部和胸部的邪氣與陰陽左右相關。像這樣的病,前後疼痛滯澀,胸脅疼痛而呼吸不暢、不能平臥,上氣喘息、偏側疼痛,脈象滿起,斜出於尻脈,聯絡胸脅,貫穿膈膜,向上到達肩部,加上天突穴,斜向下到達肩部,交會於第十椎下。五臟的俞穴有五十個,六腑的俞穴有七十二個,熱病的俞穴有五十九個,水病的俞穴有五十七個,頭上有五行,每行有五個穴,五五共有二十五個穴,面部中央兩旁各有五個穴,總共十個穴,大椎兩旁各有一個穴,總共兩個穴,瞳子髎、浮白各有兩個穴,兩顴骨下各有一個穴,犢鼻有兩個穴,耳中多所聞有兩個穴,眉本有兩個穴,完骨有兩個穴,頭頂中央有一個穴,枕骨有兩個穴,上關有兩個穴,大迎有兩個穴,下關有兩個穴,天柱有兩個穴,巨虛上下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