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古文解析:經絡論篇第五十七(第1/3 頁)
一、素問第57章 經絡論
(一)古文:
黃帝問曰:夫絡脈之見也,其五色各異,青黃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歧伯對曰:經有常色,而絡無常變也。帝曰:經之常色何如。歧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皆亦應其經脈之色也。帝曰:絡之陰陽,亦應其經乎。歧伯曰:陰絡之色應其經,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也。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此皆常色,謂之無病。五色具見者,謂之寒熱。帝曰:善。
(二)白話文
黃帝問道:“所見到的絡脈,它們的顏色各不相同,有青、黃、赤、白、黑的區別,這是什麼緣故呢?”
岐伯回答說:“經脈有固定的顏色,而絡脈的顏色變化無常。”
黃帝又問:“經脈的固定顏色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心的經脈顏色為紅色,肺的經脈顏色為白色,肝的經脈顏色為青色,脾的經脈顏色為黃色,腎的經脈顏色為黑色,這些都與它們所屬經脈的顏色相應。”
黃帝問:“絡脈的陰陽屬性,也與經脈相應嗎?”
岐伯說:“陰絡的顏色與經脈相應,陽絡的顏色變化無常,隨四季的變化而變化。寒邪多時就會凝結不暢,凝結不暢就會呈現青黑色;熱邪多時就會溼潤光澤,溼潤光澤就會呈現黃赤色。這些都是正常的顏色,表明沒有疾病。如果五色都顯現出來,就表明有寒熱的病變。”
黃帝說:“好。”
二:從《周易》哲學的幾個方面對《素問·經絡論》的深度解析:
(一)陰陽觀:
陰陽的對立:在《周易》中,陰陽是相互對立的基本概念。對應到《素問·經絡論》中,經絡也有陰陽之分。陰絡和陽絡具有不同的特點,陰絡之色應其經,較為穩定;而陽絡之色變無常,隨四時而行。這與陰陽的對立特性相呼應,陰代表著相對靜止、穩定的狀態,陽則代表著動態、變化的狀態。就像《周易》中陰陽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經絡的陰陽屬性也是相互對立且共同構成了經絡系統的整體。
陰陽的平衡與失調:《周易》強調陰陽的平衡是事物正常發展的基礎,陰陽失調則會導致異常變化。在經絡論中,寒多則凝泣,凝泣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這是陰陽失調在絡脈顏色上的表現。寒屬陰,熱屬陽,寒邪過盛或熱邪過盛都會影響絡脈的氣血執行,導致顏色變化,反映出人體陰陽的失衡狀態。當五色具見時,更是寒熱失調較為嚴重的表現,提示疾病的發生。這與《周易》中陰陽平衡則吉、失調則兇的觀點相契合。
(二)變易觀:
變化的普遍性:《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是“變易”,認為萬事萬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素問·經絡論》中絡脈的顏色隨四時之氣變化,體現了這種變化的普遍性。人體的經絡系統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會根據外界環境和內部氣血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就像四季的更替會帶來自然界的變化一樣,人體經絡也會隨之做出調整,以適應這種變化。
應變的重要性:《周易》強調在變化的環境中要善於應變,以保持事物的發展。在醫學上,醫生需要根據患者經絡的變化來診斷疾病,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瞭解絡脈顏色的變化規律,以及其與四時、寒熱的關係,有助於醫生準確判斷病情,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做到因時、因地、因人制宜,這也是《周易》應變思想在醫學領域的體現。
(三)五行與八卦的對應:
五行與經絡:在中醫理論中,五行(木、火、土、金、水)與五臟(肝、心、脾、肺、腎)相對應,而《素問·經絡論》中提到心赤、肺白、肝青、脾黃、腎黑,這是將五行的顏色屬性與經絡的顏色表現聯絡起來。從《周易》的角度看,八卦中的乾對應金、坤對應土、震對應木、巽對應木、坎對應水、離對應火、艮對應土、兌對應金,與中醫的五行理論有一定的相通之處。例如,肝屬木,在八卦中震和巽也與木相關,這種對應關係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界和人體的整體認識和歸納。
八卦的變化與經絡變化的啟示:八卦的變化規律可以為理解經絡的變化提供一種思維方式。八卦的相互組合和變化衍生出各種卦象,這些卦象代表著不同的情境和變化趨勢。同樣,經絡的變化也是複雜多樣的,不同的經絡狀態和顏色表現可能反映出不同的身體狀況和疾病趨勢。透過對八卦變化規律的研究,可以啟發醫生對經絡變化的深入理解,從而更好地把握疾病的發展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