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落架的鳳凰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CSGO:什麼叫歷史第一人啊!武俠遊戲我只練初級武學求生,從獨佔一顆星球開始破鏡【別名碰鏡】遊戲製作:這個設計師太聽勸了重生成大帝奧登勇闖NBA全民求生:從零開始征服迷霧世界網王:重生亞久津仁NBA:瘋,使勁瘋,瘋批人生網遊:開局獲得玄冥神掌從天刀開始的遊戲生涯網遊:我能無限增加防禦大姚穿越1978籃壇全是他的人全民大航海:在高武世界海洋求生禁忌降臨世間,我覺醒了血肉戰甲英雄領主:我的領民花錢就能變強網遊之劍起太初足壇從這裡開始被改變了海上求生我靠開寶箱霸榜第一一年的電競

濟黎庶、以崇國憲、全制一方”的情感,進一步表達他的心願。與此同時,他又採取遠交近攻的策略,結好南涼對抗北涼。

對內,他注意興修水利,大力發展農業生產。鑑於境內數經戰亂,州郡地廣人稀,急需補充人力,恢復生產。尹夫人敦促他設定武威、武興、張掖三個僑置郡,安置江淮和中州的流民。他召集外逃的百姓,返回故里,從事農桑。他親自深入到農村勸導農民種好莊稼,使“百姓蒙賴”。他又把軍隊開到陽關、玉門關一帶屯田,採取“寓兵於農”的措施,“廣田積穀,為東伐之資”。積極為統一河西走廊作物質準備。以至在他統治西涼的18年裡,西涼“年穀頻登,百姓樂業”。敦煌出現了少有的繁榮安定的局面,成為河西走廊西部割據政權的政治中心之一,勢力遠及西域,他也因此被奉為興聖皇帝。

李雖有大志,但轄境畢竟地廣人稀,受條件所限,他的步騎兵合計也僅有三萬多人,軍事力量較虛弱,不但不能如願,且時為北涼所逼。

但沮渠蒙遜對付馬權、段業等人綽綽有餘,要立刻消滅李的力量,卻不是那麼容易,因為尹夫人為西涼制定的“興儒重農”策略,早已大見成效,西涼與北涼之間的人心導向並不全在他這邊,因此他不但奈何不了李,反而在李的策反下,酒泉、涼寧兩郡守將,叛北涼而依附西涼。由此可見,國家推廣軟實力的重要,是有遠見的。

晉安帝義熙元年(公元405年),李為了從根本上抗禦北涼,採納了尹夫人的建議,向東遷都酒泉。敦煌則由他的三子李讓鎮守,並派他的同母弟宋繇輔佐。李臨行時勸誡李讓:“此郡世篤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時,海內猶稱之,況復今日。”要求李讓以“惠政”來彌補戰亂給敦煌百姓帶來的征戰和徭役。

李遷都酒泉後,積極整軍備武,勵精圖治。修築了敦煌舊塞東西二圍,以防北虜,同時為了防止北涼沮渠蒙遜的騷擾和進攻,修築了西南二圍。從而使北涼雖數次用兵,企圖消滅西涼,均未得逞。義熙二年(406),北涼沮渠蒙遜侵略西涼,攻入建康郡(今甘肅高臺縣駱駝鎮),掠走了3000餘戶人家。李得知後非常氣憤,立即率兵追至彌安(今酒泉縣東),大敗沮渠蒙遜,截回了掠走的全部人家。雙方只得於義熙六年(公元410年),訂立盟約,宣佈停戰罷兵。其後,數年無事。自此,西涼國勢日益強盛,百姓樂業,商賈富足,出現了暫時的昇平盛世景象。

尹夫人以她的智慧,在如此危險複雜的情況下,協助李重武功,抓文治,把西涼國治理得“兵無血刃,坐定千里”,確實不簡單。所以時人把西涼政權稱為“李尹政權”,的確不是妄言,是歷史的實情,也是對尹夫人的由衷讚美。在敦煌發現的唐人寫本《敦煌廿詠》裡,就有歌頌李尹政權治理涼州的史實:昔時興聖帝,遺廟在敦煌。

叱吒雄千古,英威鎮一方。

牧童歌冢上,狐兔穴墳旁。

晉史傳韜略,留名播五涼。

。§虹§橋 蟲 工 木 橋 書§吧§

第41節:夫死國滅(1)

夫死國滅

東晉義熙十三年(公元417年)農曆2月,李病逝,享年65歲。他病重時對弟弟宋繇說:“人終不免死,所恨我未能統一河西,當助我兒,完成此願。”他要求宋繇好好輔佐侄兒李歆,完成他未竟之業。

李歆嗣位,進宋繇為武衛將,錄三府事。尹氏被尊稱為皇太后。

宋繇勸李歆仍要一如既往地忠事晉室,尹太后語亦從同。這樣,李歆便遣使至東晉建康,報稱父喪,且告嗣位。東晉王朝封其為持節都督七郡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酒泉公。

北涼和從北涼分出去的西涼一直是戰爭不斷,但李在世時猶能和沮渠蒙遜對抗,北涼也佔不到什麼便宜。他一死,北涼認為是天賜良機,乘喪亂欲伐西涼。沮渠蒙遜怕師出無名,就指使張掖太守沮渠廣宗詐降李歆,以三萬精兵設伏於蓼泉,誘使李歆來攻。李歆發覺了沮渠蒙遜的陰謀,機智的引兵退還。沮渠蒙遜追襲,反中了李歆的伏兵之計,被打得落花流水。李歆又乘勝追奔百餘里,斬首七千餘級。國人無不頌揚少主英武,李歆因此大為得意,人就像羽毛一樣,有些輕飄飄起來,認為天下事不過爾爾。一改乃父作風,開始追求浮華,大修宮室,嚴刑峻法,致使“繁刑峻法,宮室是務,人力凋殘,百姓愁悴”(《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附李士業傳》),逐漸喪失了民心,統治極不穩固。加之沮渠蒙遜時不時的進攻騷擾,西涼早已是疲不堪命,已非強鄰對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骨瓷大反串娛樂圈天破無聲得似籬邊嗅晚香替嫁後我笑得想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