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東晉元熙二年(420)7月,沮渠蒙遜不甘於失敗,經過兩年的準備,決意再伐西涼。沮渠蒙遜有意佈置疑陣,實際上並沒有引兵東去,先佯裝引兵去攻西秦,卻於半路返回,設伏於川巖。李歆聽說沮渠蒙遜出兵東伐西秦乞伏熾磐,認為進攻北涼的時機已到,便想乘虛偷襲北涼國都張掖。尹太后聞訊找到李歆,對他聲淚俱下地說:“我們西涼建國不久,地狹民稀,自保都不能得,是無力討伐他人的。況沮渠蒙遜善用手腕,你根本不是他的對手!怎能輕舉妄動僥倖從事。當務之急是要勵精圖治,發憤圖強,切不可一意孤行。”尹太后從國力實際和人民生息、民族團結的願望出發,苦苦相勸乃至嚴正警告。此番肺腑之言講得入情入理,切中肯綮。李歆是一個獨斷傲慢、貪功好戰的人,剛即位時,還很聽母親的話,但幾年過後,他自認為羽毛已經豐滿,把太后的話當耳旁風。特別是上次與沮渠蒙遜打仗,李歆完勝,有些驕傲,為了顯示自己比老爹還有本事,不聽託孤大臣、也是它的叔父宋繇及皇太后尹夫人勸阻,一意孤行地率全國的步騎兵三萬人進攻姑臧,宣佈要滅掉北涼。
太后哭道:“逆子,我將收爾骨於籮泉之上。”果然不出尹太后所料,沮渠蒙遜設下布袋,與兒子沮渠牧犍埋伏半道,李歆很快入了蒙遜的圈套,與北涼沮渠蒙遜遇於籮泉(今甘肅高臺縣西),被打得大敗,卻又固執己見,不聽將帥之言,堅持打消耗戰,不肯退兵,結果全軍覆沒。李歆於臨澤被俘後,很快死於沮渠蒙遜之手,蒙遜隨之入據酒泉。
酒泉失守後,李歆弟李恂,帶領殘部,西奔敦煌,攖城固守。並在敦煌草草繼位。沮渠蒙遜親率精兵二萬督戰攻城,一連數月不下。最後,沮渠蒙遜利用河水和雨水,派兵在敦煌城外壘起堤壩準備蓄水。李恂和西涼兵看了半天都不明白北涼兵到底要幹什麼,以為是準備修營壘打持久戰,也不以為意。後來明白過來,沮渠蒙遜是要“三面起堤,引水灌城”,但為時已晚,堤已築成。李恂派壯士出城掘堤,均被擒獲。幾天後暴雨驟至,形成山洪,沮渠蒙遜遂決堤灌城,敦煌地勢低窪,全城被淹,人為魚鱉。李恂沒辦法,只好自殺。蒙遜縱兵屠城。西涼殘部李之孫李寶、唐契被俘,解送武威,後伺機逃到伊吾,依附於柔然。
河西走廊盡為沮渠蒙遜所有。
西涼政權歷兩代三王,自李至李歆、李恂,共21年。
沮渠蒙遜滅西涼後,將李皇后尹氏擄來姑臧,囚禁在姑臧城西五里處的竇融臺上。現在武威還有皇娘娘臺景點,就是當時囚禁尹氏的住處。唐時將姑臧竇融臺重加整修,命名為尹夫人臺。因尹夫人是皇后娘娘,民間也叫皇娘娘臺。臺上有寺,名為“尹臺寺”。唐朝邊塞詩人岑參曾登臨此臺,有《登涼州尹臺寺》一詩: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開。
▲虹▲橋▲書▲吧▲BOOK。
第42節:夫死國滅(2)
因從老僧飯,更上夫人臺。
清唱雲不去,彈弦風颯來。
應須一倒載,還似山公回。
可見尹臺寺最遲從唐代始,就因尹夫人的緣故而留下了盛名。
尹太后在被押往張掖途中,見到了北涼國君沮渠蒙遜。她見蒙遜主動向她走來,便故意轉過身去,不理會他。蒙遜沒有計較這些,仍然走到她的跟前,向她問好,並打算將她收入宮中。尹太后一聽,不卑不亢地說:“你已把李家政權消滅了,還說這種好沒廉恥的話!”始終不肯就範,並故意冒犯沮渠蒙遜。這時,有人擔心尹太后的安危,好心的勸她要謙虛些:“你母子性命抓在人家的手裡。為什麼還如此傲慢;而且你國破家亡,子孫被殺害,為何不悲傷?”尹太后揚了揚頭,慷慨激昂地說:“生死存亡,都是天意。我已年過半百,國破家亡,生有何趣?再去給別人當小老婆,讓祖宗蒙羞,還是人嗎?我現在只求速死。誰要殺我,老身感激不盡。”沮渠蒙遜聽了尹太后的話,讚賞她的忠貞,也為她的無畏精神所感動,不僅不加害於她,反而讓自己的兒子沮渠牧犍娶她的女兒李敬受為正妻。
公元433年,沮渠蒙遜死後,沮渠牧犍繼承了北涼王位,尹太后的女兒被封為王后。但好景不長。公元437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了控制北涼,便把他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給沮渠牧犍為妻。
武威公主的到來,給李敬受皇后帶來的悲傷和痛苦是巨大的。武威公主很快便取代了她北涼皇后的位置,可見公主的婚姻就是國家的勢力,是以政治砝碼來衡量、維繫的。
李敬受雖然是沮渠牧犍的髮妻,但已是昔日的公主,國滅族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