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19日,周思來率中共代表團飛返延安,結束了十年談判生涯。
21日,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三人開會。會議肯定了周恩來在外邊談判的成就,認為和平雖不可能實現,但是為了教育人民,談判是必須的。談判整個說來是成功的,證明了同國民黨蔣介石妥協的不可能,達到了教育人民的目的。黨的統一戰線是寬廣的,敵人是孤立的。今盾要看前線,要贏得戰爭的勝利。
這次會議確定了“打”的方針,要孤立蔣介石,進而做到打倒蔣介石。
七、全國解放戰爭的副帥
《斯諾眼中的中國》這本書中寫道:“1949年的歷史充分證實了周恩來和毛澤東的戰略是正確的。……在北京的故宮前面,他站立在毛澤東和朱德身旁,千百萬張笑臉朝著新朝代建築師——人民共和國三巨頭之一的周恩來歡呼。”
1946年11月16日,周恩來在回延安的前三天,向中外記者宣告:國民黨軍隊如進攻延安,中共將被迫從邊區打出來,那就是全國變動的局面。中共只要緊靠人民,為人民服務,必能成功。中共“願同中國人民及一切真正為民主而努力的黨派,為真和平真民主奮鬥到底。”第二天,他在給郭沫若、於立群的信中說:“今後要看前線,少則半載,多則一年,必可分曉”。
他回到延安後,12月17日給在上海的宋慶齡的信中,就從力量消長預測了勝負前途。他說:“如果內戰繼續下去,蔣介石的武力再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消耗,解放區人民的武力將有可能與蔣介石的武力漸漸的處於平衡的地位。到那時,我們會看到在蔣介石統治區,愛國的民主運動的更加發展,經濟的財政的危機更加嚴重,人民的武裝抵抗運動也會更加在許多地區擴大,再加上上述的國際有利局勢——新的民主高潮就不可避免的要到來。”“光明勝利的前途一定會到來。”31日,他又給郭沫若寫信說,“國內外形勢正向孤立那反動獨裁者的途程中進展,……我們這一面,再有一年半載,你可看到量變質的躍進。”
歷史的發展證明周恩來的這些戰略性的預測是十分準確的。1947年12月,毛澤東宣佈:“中國人民的革命戰爭,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轉折點。”
周恩來回到延安後,作為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47年又兼代總參謀長,協助毛譯東擘劃和指揮了這場東起膠東半島,西至天山南北,由東北長春到南海之濱的廣東,相去萬里,歷時4年的革命戰爭,取得了舉世震驚的勝利。毛澤東在1950年2月27日曾經回顧說,“胡宗南進攻延安以後,在陝北,我和周恩來、任弼時同志在兩個窯洞裡指揮了全國的解放戰爭。”
1947年6月30日夜,人民解放軍橫渡黃河天險南下。這是中國人民革命軍隊20年來第一次向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略進攻。這個作戰方計,是周恩來提出來的。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已經勢不可免,和平已經沒有希望。這個月中旬,周恩來和幾位友好的愛國人士商談國內軍事態勢後,18日,他給中共中央去電提出:“我如以兩支強兵南下,一插津浦路東,一插路西,直抵江邊,京滬局勢必將大亂。”
這是大軍南下、中原突破這一戰略的最初提出。這個意見得到中央的重視和接受,下來就是作好準備和什麼時候實行的問題了。6月下旬,雖然蔣介石已經發動全面內戰,但是廣大中間人士對和平仍然存在著幻想,周恩來必須徹底揭露蔣介石不要和平堅持內戰的真面目。到10月11日,國民黨軍攻佔解放區的大城市張家口,和談已經破裂,而第三方面人士仍然害怕破裂;國民黨提出要很快召開“國大”,中共則要爭取第二方面人士中的大多數不參加“國大”以孤立蔣介石。在這樣的形勢下,10月15日,周恩來給中共中央去電報提出:“在軍事戰略上應與政治相配合”。他主張“在‘國大’前後,還不宜打出來,主要仍在解放區作戰,易於殲敵”。
從1947年3月19日起,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率領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機關撤離延安轉戰陝北,同時指揮全國各戰場的戰爭。4月27日,中共中央軍委電告劉伯承、鄧小平,你們應在黃河東西兩段同時準備充分的船隻及其他必要事項,以便隨時可以從東面或西面採取渡河行動。5月3日,中共中央電告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等:劉鄧、陳粟兩軍任務是協力擊破位於長江北、黃河南的蔣軍顧祝同系統,劉鄧軍10萬立即開始休整,6月1日後經冀魯豫出中原、以豫皖蘇邊區及冀魯豫邊區為根據地,以長江以北、黃河以南、潼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