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4/4 頁)
艇隊出擊後,岸上指揮所擔心海上指揮員對情況處理不好而過多地干涉了他們的行動,指示通報頻繁,戰鬥七十八分鐘,給艇隊發報六十四份,實際上艇隊只譯出七份,影響了通訊聯絡的暢通。
岸指對情況掌握不準確。岸上雷達將“美”字號誤判為“維源”號,指揮所未加分析。當魚雷艇在接敵中與“美”字號相遇時,指揮所卻認為是“維源”號艦,而令魚雷艇避開,結果放掉了主要攻擊目標。
指揮艇有16人之多,人員過於集中,一方面會影響戰鬥指揮和戰鬥動作,另一方面指揮艇遭到損失,會造成失去對整個兵力的指揮。
180艇雷達故障後不能排除。轉移引導關係又不及時;超短波故障後,燈光、手旗又因事先沒有規定簡易訊號,無法實施指揮,形成單槍匹馬,個個躍進,攻擊無效果。
此次戰鬥,處於兩次颱風間隙,風大浪大涌大,實際上不宜使用魚雷艇作戰。指揮上有急躁情緒, 浪大,快艇速度又高,卻過早地開啟魚雷固定栓,因此有3條魚雷未經發射自動落水。另湧浪使隊員艇逐次掉隊,形成單艇攻擊。如指揮艇當時能適當地控制航速,保持隊形形成扇面射擊,六艘艇攻擊一個目標,是有可能奏效的。
若干誤算與教訓,使已數次將敵人拋進大海的張逸民終於體嚐了一回落海的滋味。老人回憶:
那天, 我還是在180上,放雷轉彎時,敵人一串40炮打中我右舷6、7
發,機艙進水,一部主機停了。後甲板,中了一發76炮彈,舵系統失靈。
我一低頭,一塊彈片正好把頭皮削去一溜,你看,現在這裡還有個疤。世
界上就有這麼巧的事,我要不低頭,破片肯定鑲到腦瓜裡去了,現在哪還
能同你坐在這說話,早餵了魚啦。
單車、舵失靈,180只能在海上劃圓跑,也是巧了,174猛地從我右邊
衝過來了。我喊:減速!減速!撞上我了!說時遲那時快,就聽砰的一聲
巨響,大腦還沒反應過來哩,人已經在海面上漂起來了。
由於艇下沉速度太快,我沒來得及穿救生衣。頭上微音帽的電線和艇
還連在一起,艇下沉,把我一個勁地往海底拽,我趕緊把帽子摘掉。這時,
我身邊有4個人,敵艦距我只有200米,我說:都把救生衣解開,絕對不能
當俘虜!電信班長汪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