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焙潁�樅∮棖螅�坪跏薔偈種�停�亢斂環丫ⅰP問票熱飼浚�Ω檬侵洩�舜鈾�謀硐炙�邐虺隼吹牡覽懟J被�倘恢匾��上е荒艿卻��延詿叢歟���捎霾豢汕蟆G槭迫茨芄揮勺約豪創叢歟�灰�斕貿隼矗�⑿鄄慌魯鏨淼停�昭�梢源笊�禱埃�故就�Α*ァ �
大禹治水的故事,告訴我們治水的方式,以疏導為主,防堵並不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國人因而明白威武不能屈的道理,越防堵越要設法加以突破。和中國人相處,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順性而為,順著中國民族性和中國人打交道,自然省力而有效。�
水流不斷,象徵生生不已。中國人對傳宗接代,延續生命,大多十分在意。子隨父姓,成為父子血脈相連的外在標記,而有子繼承父業,則是人生價值的指標。
水似柔卻剛,中國人喜歡內剛外柔,內方外圓,心中有原則,而且十分堅定,表現出來的,卻是相當隨和,好像怎麼樣都可以。中華民族看似軟弱,有時還帶點懦弱怕事的味道,但是幾經外侮,卻能夠顯現堅強無比的不可征服性。我們敬天、事天、順天,有時候也會大罵老天爺不長眼睛。�
黃河性情暴虐,卻也有平靜的時候。由於泥沙淤積,水流緩慢,呈現凝重細膩的本色,祥和寬大的氣氛。中國人愛好平靜的黃河,害怕它暴虐的一面,因此特別重視和平的可貴,一切以和為貴。平時溫柔敦厚,能忍則忍,同時擇善固執,以和平為不易的理想。只有在忍無可忍的特殊時期,才會雄健剛烈,勇不可敵。�
眾多支流的黃河,看起來各有不同的特性。但是最後一起流入渤海,形成合於一的局面。分爭合流,也是中國人的習性之一。大圈圈之內有小圈,小圈圈之中,還有小圈圈。組織內部,派系之爭不斷,一旦遭遇外敵,卻能夠摒棄派系的利益和爭論,一致對外,既鬥爭又聯合,一點兒也不矛盾。�
中國人彼此罵來罵去,但是每到一個地方,總喜歡打聽中國人聚集在哪裡,大家又湊在一起。�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黃河的流動和盈縮,可以看出端倪。山性使人塞,山區人的向心力是閉塞的,排外的。水性使人通,明白水性的人,向心力是通達的、開放的。人在曹營,照樣可以心在漢,從這一種觀點來看中國人,就不致誤解為什麼中國人沒有歸屬感了。
我們有依附感而缺乏歸屬感,說起來對世界大同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中國人這麼多、疆域這麼大、資源這麼豐富、歷史這麼悠久、文化這麼高明,加上歸屬感這麼堅實,請問其他的民族,怎麼和中國人競爭呢?
中國式管理,講起來就是水的管理。和美國式管理偏向火的管理頗為不同。我們主張以柔克剛,先禮後兵,繼舊開新,生生不息,無一不和水有關。�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孕育出中華民族,也形成了中國式管理。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中國式管理是否有效,要看我們如何合理運用。用得合理,自然效果良好。
第二章 管理的思想形態第二節 跳出二分法的陷阱(1)
現代人的思維法則,受到西方的影響,喜歡採用“二分法”。把一件事物加以分析,“分”成兩個不同的部分,再從中選擇其一,作為答案。看起來清楚、明確,好像是非十分明白,而且簡單明瞭。�例如唯心、唯物的爭論,便是將本體分析再分析,結果產生“唯心”和“唯物”這兩種不同的主張。哲學家如果從二中選一,那麼不是唯心論者,便成為唯物論者。�西方的管理,沿用這種思維法則,把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將管理的氣氛劃“分”為人治和法治。
中國人的思維法則,本來不應該如此。由於太極的啟示,中國人擅長在“一分為二”的分析之後,“把二看成三”,在相對的兩端,找出中間的灰色帶,也就是二“合”為一地把兩個極端的概念統合起來,形成第三個概念。�
例如唯心、唯物是兩個極端的概念,中國人看出兩個之外的第三個概念,叫做“心物合一”,因而統合了唯心和唯物,成為心物合一論。�
中國式管理,承襲太極思維法則,把人看成三種。老闆是管理者,員工是被管理者,而介乎老闆和員工之間的幹部,則一方面是管理者,一方面也是被管理者。�至於管理的氣氛,中國式管理不主張在人治和法治之中選擇一種,卻十分實際地“寓人治於法治”,說起來實施法治,運作時卻有非常濃厚的人治色彩。
二分法是必要的罪惡,長久以來,成為西方學術界常用的藉口。西方人重“分”,喜歡用分析法,一分為二,二分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