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幾個人(包括鄧)絕對懂得,他們當時正處在嚴密的監視之下。因此這個指責好像是中共旅歐支部的政敵捏造出來的,目的在於破壞他們的名譽。
l926年1月3日,鄧在成立於夏季的行動委員會召集的會議上發言。他主張親近蘇聯政府⑥,以打擊帝國(根據原文譯出——譯註)主義,並要求與會者同意向中國駐法公使發出新的最後通蝶,警察在研究了告密者送來的會議報告後決定:搜查住在比揚古爾三家旅館中的中國激進分子的居室,1月8日清晨,他們闖入了卡斯德亞街3號旅館鄧與另外兩人合住的房間,但裡面已空無一人。他們沒有發現任何違法的或者具有犯罪行為的檔案,只有一些印刷裝置、中文報紙及大量的宣傳材料。
當警察進入鄧的房間時,鄧實際上已經踏上了去莫斯科的旅途。他早已打算離開法國,前往蘇聯。聖誕節前,他在雷諾廠預先通知了他的僱主,說他決定返回中國。現在看來他似乎是為了逃脫逮捕才匆匆離開的,因為他離開的日子正是搜捕的前一天。警察的搜捕行動落空了,只好沒收了房間裡的所有物品,發出了一個驅逐令。驅逐令上還特別註明“待交當事人”⑦,但他們當時並不知道,這份驅逐令恐怕永遠也送不到當事人鄧小平手裡了。
鄧小平剛到法國時是一位愛國青年,對國家的狀況感到憂慮,渴望獲得工業技能,尋求實行工業化的途徑,從而實現所有愛國者所向往的國家的富裕、強盛。但按照他的官方傳記中所言,他的這些理想都化作了泡影⑧。當他離開法蘭西時他已經成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背和職業革命家。作為一名革命家,他已經在幾種工作中積累了經驗——開始是刻蠟紙的工人,然後擔任過雜誌的編輯、中國學生和工人中的宣傳員,黨的支部(雖然很小)的首腦。他還學會了怎樣適應在警察的監視下和在政敵中間工作。十五個月後,當池回國投身於中國革命政治活動的洪流中時,面對的是更多的陰謀和危險。
鄧小平在法國的歲月究竟對他日後的生活產生了哪些影響呢?法國歲月留給他的經驗使他不贊成某些中國共產黨領導人如林彪的大中國主義。在他整個的政治生涯中,特別是在他擔任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年代,他對外國人以及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抱有極大的興趣。他同時還顯示出他很重視兩種觀念:世界不能忽視中國,中國也不能自絕於國際社會;如果中國不向世界學習,就沒有希望很快發展起來。
除此之外,國外的生活對鄧小平的影響並不大。他離開法國去莫斯科時,他一定能夠毫不費力地讀法文,至少是能很好他講法語。但還沒有證據可以看出,他對法國的文學、藝術很感興趣,甚至也沒有證據表明這個講求實際的人,對法國的工程學和建築學感興趣。無論在法國政府部門、工廠和學校的檔案裡,還是其他勤工儉學學生的回憶錄裡,都找不到關於鄧有法國朋友的記載。一些勤工儉學學生,或者透過在夜校瀏覽共產黨人的《人道報》,或者透過住在私人家裡,或者透過在學校同老師談論政治等等方式,逐漸認識了一些法國人。鄧好像不是這祥。
無論置身何處,鄧的性格在十六歲和二十一歲之間應該已經形成了。但難以令人置信的是,他如此年輕就變得那麼堅強、自信。除非他曾在那對於一個倒黴透頂的中國青年缺少同情,甚至不給予支援的陌生世界裡,靠他自己的智慧度過了艱難的學校生活,否則他就不會在如此年輕時就具備了這樣堅定與自信的個性。從兩張照片我們可以看出他的性格變化:第一張是他和鄧紹聖在一家照相館拍的,可能是他們在巴耶中學的時候。照片上的這個男孩身著壓皺了的西裝,姿態拘謹,面無表情(見照片1)⑨;第二張,即貼在雷諾廣檔案卡上的那張、展現的是一位面帶堅毅的神情,目光炯炯,嘴角微微上翹的年輕人⑩。他依然身著西裝,但風度翩翩。二三十年以後,人們仍然可以辨認出,他就是鄧小平。
註釋:
①《鄧小平傳略》第3頁。
②同上書,第3-4頁。
③《華盛頓郵報》1980年8月31日。
④《鄧小平傳略》第4頁。
⑤巴曼·杜勒斯:《在法國的日子》第31頁。
⑥諾拉·亞:《鄧小平:法國歲月》第702頁。
⑦同上書,第704頁。
⑧《鄧小平傳略》第4頁。
⑨《鄧小平畫冊》第57頁。
⑩弗朗茲:《鄧小平》第56頁。
第三章 軍閥和布林什維克
1926—1927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