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1/4 頁)
伊藤博文1892年8月上臺後,為了擺脫困境,轉移國內鬥爭的視線,伊藤內閣最終與軍部中的軍國主義份子結合到了一起,共同走上了發動對外侵略戰爭的道路。
可現在面對著日軍在遼東戰場上的失敗,雖然還有許多日本人仍然對戰爭狂熱無比,但是已經有人開始對是否應發動這場戰爭和日本今後的發展方向到底該如何走產生了置疑。巨大的衝擊波,不但在民眾中產生了強烈的震動和反思,更在日本大本營中引發了當政者之間的激烈爭吵。
內閣中以首相伊藤博文和外相陸奧宗光為代表,指責陸軍只知道進攻、進攻、再進攻,沒有很好的把握戰爭程序,使日本失去了最大限度利用談判桌獲取最大利益的機會;而小松親王和力主堅持遼河作戰,進攻山海關的前樞密院議長兼第一軍司令、現陸軍監軍山縣有朋大將則反唇相譏,批評政客們不懂得利用政治對清國施加壓力,只是一味的和談,錯誤的引導了輿論和國民的思想,延誤了最有利的戰機。
伊藤博文與山縣有朋的矛盾由來已久,在山縣有朋擔任陸軍第一軍司令時,他就竭力主張進行進攻奉天的冬季作戰,他不等大本營批准,就獨斷決定北上進犯海城。佔領海城後,他又鼓吹進攻山海關,進入直隸作戰。
山縣有朋的一意孤行,不僅令大本營不快,也讓伊藤博文十分不滿。一直以來,作為內閣首相的伊藤博文都堅決反對進入直隸作戰,他的理由有兩點,一是擔心引起列強幹預;二是害怕日軍陷入“暴民四起”的境地。正當雙方唇槍舌劍爭持不下之際,恰好山縣有朋宿痾復發,伊藤博文藉機請天皇睦仁欽賜詔書,召山縣回國“養痾”,並免去了他樞密院議長兼第一軍司令的職務,由第五師團長陸軍中將野津道貫接任第一軍司令官職務。
此刻,山縣有朋看到伊藤博文利用遼河戰敗之機再次對自己發難,不禁勃然大怒:“正當皇軍風掃殘雲般掃蕩支那軍隊的時候,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卻鼓吹和談,動搖了前方將士的軍心,影響了帝國的聖戰,這樣的人就是大日本帝國的叛徒!”
論起鬥嘴,這位前首相哪裡是伊藤博文的對手,他譏諷山縣有朋:“山縣君不是赳赳武夫,應該知道政治是什麼?作為政治家或者是軍事家都應該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隻有大日本帝國和清國兩個國家?應該視野更廣闊,明白俄國人是什麼想法?清楚德國人有什麼打算?懂得法國人是什麼態度?還要知道英國人和美國人又想從中得到什麼好處?”一連串的問號,把山縣有朋問得張口結舌。
小松親王雖然不滿意伊藤的咄咄逼人,但因為明治天皇沒有表示態度,他也不方便直接出面為山縣有朋辯護。為了轉移矛盾焦點,本來就對情報機關不滿的小松親王一下子把目標轉向了陸軍參謀本部情報局長荒尾精和海軍軍令部第二局長島崎大佐。
由於日本對華的間諜活動是由大藏省首先發起的,長期以來大藏省對情報工作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於是決策權。所以說以小松親王為首的軍方其矛頭仍然是對準了內閣。
他說:“我要強調的是我們的情報工作非常滯後。大本營至今沒有馮華和義勇軍的第一手資料,我們前線的部隊如同盲人摸象,對敵人的情況一點兒也不瞭解,如何能夠打勝仗?”
遼河戰役之後,陸軍對情報部門的不滿情緒越來越大,小松親王這麼一開頭,批評的聲音如同決堤洪水滾滾而來。
遼河作戰的部隊絕大部分都隸屬於陸軍第一軍,山縣有朋的心腹愛將大島義昌就是在遼河作戰中陣亡的,對此他感觸頗深:“不錯,在滿洲戰場上的師團、旅團司令官們都不知道清國陸軍中有義勇軍這個番號;更不知道清國陸軍中還有一個叫馮華的將軍,我們的情報工作做得實在是太差了,情報部門應該對帝國陸軍在遼東戰場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負責任!”
剛剛回國述職的陸軍少將立尚見文更是以親歷其境現身說法。他說:“馮華義勇軍出現在戰場上非常的突然,事先沒有一點兒徵兆;再加上我們對義勇軍的部隊編制、戰術特點和武器裝備一點兒也不瞭解,這是遼河戰役失利的主要原因。這說明情報部門對敵軍的情況一點兒都不清楚,這是情報部門的嚴重失職!”
面對劈頭蓋臉的批評,荒尾精也很委屈:其實早在中日戰爭剛開始時,他派到吉林的諜報人員就瞭解到在揮發河地區出現了一支戰鬥力較強的團練武裝。他們接連消滅、擊潰了好幾股受日本援助、支配的土匪,只不過一來這支團練人數不多,二來打贏幾股土匪也沒什麼了不起,他們並沒有對義勇軍做進一步的關注。浪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