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美、邵等部族,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知的高山族。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高山族這個稱呼,它是1945年臺灣光復後,國民政府確定下來的名字。而住在桃(園)、新(竹)、苗(慄)一帶山區的,則主要是泰雅人和賽夏人。
據徐鑲介紹,賽夏人分為南、北兩個族群、十八個姓氏族社。由於地緣關係,賽夏人與平地漢人接觸頻繁,關係密切,受漢人和泰雅人影響較深,相處得也較融洽,許多賽夏人都會說漢語和泰雅語。賽夏人從漢姓,以取自山林間的動植物或自然現象為其宗族氏姓,如日、風、豆(趙)、根(潘)、蟹(解)、樟(章)、絲(獅)、竹(朱)、高、夏、芎、血等十八個姓氏。風起、風揚他們這個風姓部落屬於南支賽夏。
行進中,驀地竹林深處傳來一陣清晰的竹節斷裂聲音,眾人循聲望去,竹叢後面露出一個碩大、臃腫、毛絨絨、黑乎乎的大傢伙。邢亮還在驚愕中,風起、風揚卻率先操起了弩弓:“是黑熊!”語調中充滿了緊張和興奮。
這時,邢亮也看清了這是一隻成年臺灣白喉黑熊,身長大約有一米五左右,它身體碩壯、皮毛油黑,胸頸處有一弧狀白帶。由於發現了生人,黑熊也停止了前進,嘴裡發出令人心悸的低吼。邢亮在東北林區時也遇到過狗熊,他知道除非感覺到了危險,黑熊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類,但遇到黑熊也不可驚慌失措,急忙逃跑,那樣反而會驚動黑熊。因此,他急忙喊了一聲:“不要招惹它!”
邢亮的話並沒有得到回應,只聽得“嗖,嗖”兩聲,風氏兄弟的兩支弩箭還是不為所動地射了出去。不過,那黑熊看似笨拙,其實卻行動敏捷、肢體靈活,兩支來勢強勁的弩箭,沒有射中它的要害之處,而是一前一後分別插在了黑熊的左肩和後背上。受到攻擊的黑熊被徹底激怒了,只見它大吼一聲,直立起身體,兇猛地向眾人撲了過來。
不同時代的人有著不同的思維、不同的行事標準。來自二十一世紀初的邢亮,從既能夠保護野生動物,又能夠保障人身安全的角度出發,首先想到的當然是“不要招惹它!”;然而生活在十九世紀末的賽夏人,本來即以狩獵、田耕、採摘作為他們生活的來源,況且如果能將這麼大一隻黑熊殺死,他們就能作為勇士獲得整個部落的尊敬。因而對於邢亮的勸阻,他們根本就不屑一顧,賽夏人裡只有勇士,沒有膽小鬼。就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二人仍是毫不猶豫地向黑熊發動了攻擊,只是沒有想到,這隻黑熊是如此強壯靈活,他們匆忙間的兩箭齊發,並沒有讓黑熊失去攻擊能力。
黑熊原本就力大無窮,此刻兇性大發之下,更是所到之處,竹莖折斷、亂葉如飛;它那小蒲扇般的足掌粗壯厚實、爪利如刃,只要被它擊中或抓住,定會骨折筋斷,被它撕得粉碎。這時候,風氏兄弟已經沒有機會再次張弩射箭,只得扔掉弩弓,手持長矛不斷地騰挪閃避,與黑熊周旋。由於事出突然,邢亮、徐鑲等人雖手握快槍,卻因怕誤傷風氏兄弟而有勁使不出來。看到二人在黑熊靈敏有力的撲擊之下,已然有些手忙腳亂,險象環生,幾個人只得涉險迎上前去,加入了人獸搏鬥的戰團。
那黑熊見又有人欺了上來,便捨棄了風氏兄弟,憤怒地吼叫著,張開血盆大口衝著邢亮等人直撲過來。一直愁著找不到下手機會的邢亮終於找到了最佳的角度和時機,手起槍落將一顆子彈射進了黑熊的喉頭。受到致命一擊的黑熊悶哼一聲,應聲撲倒在地,抽搐了幾下,再也不動了。臺灣黑熊一般生活在海拔一千多米以上的山林裡,它不冬眠,寒冷的季節會下到海拔相對較低的地方覓食。可是不知為什麼,這隻黑熊卻在深秋季節就早早地從高海拔林區跑了下來,無端地送了一條性命。
在賽夏人部落裡,能夠獵殺黑熊的獵手均被視為勇士,會受到全部落的尊重和敬仰。此時風氏兄弟看到這黑熊被邢亮一槍斃命,且子彈準確地從黑熊的喉頭穿過,不由得佩服萬分,眼睛裡充滿了對邢亮的敬意。那些警衛人員是早知道總指揮槍法的,但徐鑲卻只見識過邢亮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此刻親眼見識了他的神槍,更是贊聲不絕,敬服得五體投地。
說話間,眾人已走出了竹林,眼前是一片山間谷地和層層梯田,再遠處的山坡上是一群由高低錯落的竹屋組成的賽夏山寨,特別顯眼的是山寨中那足有三層樓高的楠竹搭建的瞭望塔樓。
大概是瞭望塔上的人早已經把情況通報了寨子,只見一個身著對襟上衣,前胸帶有菱形花紋布飾的精壯漢子,在一群賽夏男子的簇擁下,快步迎了出來。徐鑲低聲告訴邢亮:“來的就是這個部落長老會的社長(賽夏的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