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給我的那隻金鍋難產死了!”
巴依大吃一驚,瞪起眼罵道:“放屁,鍋子怎麼會死呢?”
阿凡提立即提高聲音說:“巴依老爺,你既然相信鍋子會生小孩,那它為什麼不會死呢?”
貪心的巴依被自己的無知和貪婪弄得啞口無言,不僅失去珍貴的東西,而且還成為大家的笑柄。
聰明的阿凡提顯然算得上是高明的說話大師。他先摸清對方的性格特點,然後欲擒故縱,誘使對方犯下錯誤,最後將他輕易地駁倒。
誘導對方失誤的說話術在運用時一定要先投其所好,掌握對方的心理弱點,讓對方自願走進陷阱而無法自拔。例如,你想讓對方洩露某項商業機密,可以先找出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引起對方的好感,待其削弱對你的防備心理,然後再伺機而行,一定能如你所願。
不會說話,小事可以變成大麻煩
我有一個朋友是某地派出所的交通警員,他對我說,以他處理了十幾年的車禍事件來看,百分之九十的車禍,都是雙方都有錯而造成的,例如,有可能紅綠燈變黃燈時,甲要搶黃燈加足油門想衝過去,本來在等紅燈的乙一看黃燈,也踩下油門,心想可以過去了,結果兩人就撞在十字路口的正中央,兩人吵來吵去,根本理不出誰對誰錯,反而結下仇怨,變成了仇人。
事實上,據我這位警察朋友說,很多車禍中的人身衝突都是不必要的,都是“情緒”惹的禍。
如果當事人雙方都懂得“說好話”,很多意外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放了別人,也省了自己很多打官司的時間和精神,甚至是金錢。
因此,一旦你發生車禍時,當你發現兩人都沒錯,也都不對,就沒有必要發脾氣跟人爭個對錯。
因為,這時的對立和敵意都是來自情緒化的誤會,與其為這模糊且無意義的情緒去爭理,不如動之以情,用誠意化解情緒上的敵意。
我有一位朋友,是潛能開發的演講專家,他不僅在國內受到很多企業和團體的歡迎,甚至常被邀請至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去演講。
有一次,他在下雨天開車,到了忠孝東路的某個路口,因擋風玻璃有雨水看不清,他明明瞄見燈號是黃燈,於是就踩了油門,跟了前面的車越過十字路口。
突然間,他的車子正前方撞上一輛摩托車,摩托車騎士叫了一聲摔到地上,他趕緊下車問對方的傷勢如何,對方卻對他破口大罵,說他闖紅燈違規,是存心要撞死他。
我的這位專事演講的朋友抬頭一看,目前燈號確實是紅燈,這時他也百口莫辯,瞄了一下這位機車騎士,是個血氣方剛的年輕人,摩托車也是新的,他判斷這位騎士應該不是惡意敲詐的歹徒,於是就上前扶起他,友善地說:
“先不要說誰對誰錯,你有沒有受傷?”
我的這位朋友事後說,這時對方正在鬧情緒,光是一直爭誰對誰錯,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更會有理說不清,也會更加激怒對方;因此,他一直關心對方有沒有受傷,絕口不提誰對誰錯。
後來,騎士看了自己一下,發現沒有什麼大礙,也不知道要說什麼,就怔在原地,但怒氣似乎未消(根據人性法則,就算氣消了,也要找個臺階下)。
這時,演講專家又開口說:
“既然人沒受傷,那你看這件意外要如何處理?我的意見是叫警察來處理,誰對誰錯自有公斷,後續問題我也會找保險公司來處理,總之,如果是我錯,我會負全責,只是可能要花你一點時間,先等警方做事故現場鑑定,然後再做筆錄,再等保險公司的人來談理賠,可能要花五六個小時……”
果然,話還沒說完,那個機車騎士自己看了看車子,也沒什麼嚴重毀損,只是車頭有點刮痕,自己也不好意思,不敢直視我這位朋友,怔了幾秒後,又低著頭看看自己的車頭,說了一聲算了,加足油門就走了。
老實說,這個案例是最好的教材,就算那位騎士不是專門敲詐的歹徒,但一旦處理不好,情緒爆發起來,必然像洪水猛獸,收不回也擋不住,事情必然鬧大了,就算找來警察,也是小題大做,白白浪費時間,徒增雙方困擾。
情緒這個東西是可大可小的,有時只要說錯一句話,即使你說的時候心中沒有那個意思,也可能讓小事化大,大事發展成不可收拾的大災難。
因此,我們可以下個結論:
大部分的車禍糾紛,其實並不是車禍本身引起的,而是當事人的“情緒”製造出來的,也可以說是人們不懂得“說話策略”導致的下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