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輩有愧不成材。
泉水寒冷透骨涼,
就在浚城牆外邊。
養育兒子七個人,
母親養子多辛勞。
清脆婉轉黃鳥叫,
黃鳥叫來似歌唱。
養育兒子七個人,
無誰能安母親心。
【讀解】
由血緣關係推演出一套社會道德倫理關係、政治體制等,是政治家和理論家們事。
由親身體驗到血緣關係中的母愛親情,表 達對母愛親情的感念和內心的愧疚,是
普 通人出於天性的表現。前 者用規則來約束個人的言行舉止,後者則是真情實感的自然流露。千百年來,人們對母愛傾注了極大的關注,以各種方式禮讚 它,謳歌它。重視血緣關係 的中國人是這樣,孟郊的一首《遊子 吟》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聲。金髮碧眼的西洋人也不例外。莎 士比亞《哈姆萊特》中丹麥王子復仇時的猶豫不決,同母子餘情大有關係。後來弗洛伊德竟想出“戀母情結”來解釋母子親情,讓 人在開眼界之時有些驚異。
不管怎麼說,母愛親情是人類當中永恆的、不可磨滅的主題 之一。它與其它東西不
一樣的是,我們每個人自幼時起都有切身 的體驗,而用不著別人的說教開導。它也是
人與人之間聯結得最 為牢不可破的紐帶。常言說,虎毒不食子。這是由天性決定的。
傳說中固然有種種大義滅親、恩將仇報的故事,應當看作是例外的 異常現象。血總是濃於水,可以說是千古不易的,所以有“兒不 嫌母醜”的說法。 對於母親來說也一樣 ,“娃娃總是自己的乖”。
但願天地間永恆的母愛親情,真正能夠不隨時而變地永恆下 去。
雄 雉
——嫁雞隨雞的戀情
【原文】
雄雉于飛①,
洩洩其羽②。
我之懷矣,
自詒伊阻③。
雄雉于飛,
下上其音。
展矣君子④,
實勞我心。
瞻彼日月,
悠悠我思。
道之雲遠⑤,
曷雲能來。
百爾君子⑥,
不知德行。
不忮不求⑦,
何用不臧⑧。
【註釋】
①雉(Zhi):野雞。②洩洩:慢慢飛的樣子。③詒:同“貽‘, 遺留、伊:語氣助
同,沒有實義。阻:隔離。④展:誠實。⑤雲:語 氣助詞,沒有實義。 ⑥百:全部,所 有。⑦忮(zhi):嫉妒。求:貪心。⑧臧:善,好。
【譯文】
雄野雞飛向遠方,
緩緩扇動花翅膀。
我心懷念遠行人,
阻隔獨自守空房。
雄野雞飛向遠方,
四處響起叫歡唱。
誠實可愛的親人,
思念悲苦我的心。
遙望大陽和月亮,
思念悠悠天地長。
路途漫漫多遙遠,
何時才能返故鄉。
君子老爺多又多,
不知什麼是德行。
不去害人不貪婪,
為何沒有好結果。
【讀解】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生是夫君人,死是夫君鬼。千百年來, 我們的祖先一代又 一代循著這條既定的軌跡往前走,走得慣了,成 了傳統,成了心理習慣,就不會再去想 東想西,而是安於現狀,習慣成自然。
我們現在常說,愛情是婚姻的基礎,沒有愛情的婚姻,正如 沒有靈魂的肉體,註定 要死亡。或名存實亡。這不過是今天的觀 念。我們很難設想在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年 代,人們是怎麼維 系婚姻家庭關係的。
其實,事情完全可以顛倒過來:沒有愛情也可以結婚成家,也 就是先結婚後戀愛, 這樣的關係或許更加穩定。結婚按照父母之 命、媒約之言進行,新郎新娘未曾謀面就進 了洞房,沒有任何挑 選和商討的餘地。兩人朝夕相處,耳鬢廝摩,不斷磨合,漸入佳境,產生出濃得化也化不開的戀情來。
考慮到這樣的實際生存狀態,完全可以說,前代流傳下來的 征夫怨婦表達思念的歌 詩,便是一類特殊的情詩。先人們以這樣 一種特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