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沛縣街面上,卻是吃不開了。王陵是沛縣的縣俠,家資富裕,仗義疏財,任氣使性,秉性耿直,在沛縣江湖上頗有名望,是公認的領袖人物。在遊俠社會的沛縣場面上,劉邦與眾多鄉俠裡俠一樣,是歸附在王陵門下,奉王陵為大哥,服侍跟隨著的。
不過,與一般的鄉里之俠不同,鄉俠劉邦是有抱負的人,在他的眼裡,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能夠跟從信陵君作天下游。對於遊俠少年劉邦來說,信陵君偉大遙遠,是身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偶像,自己則是歸心低首的追隨者。用今天的話來說,信陵君是光照世界的燦爛明星,劉邦是蟄居鄉下的狂熱粉絲。劉邦做了皇帝以後,每每經過大梁,一定要祭祀信陵君。公元前195年,他最後一次來到大梁,祭祀以後,為信陵君設定守墓專戶五家,世世奉祀公子無忌,將遊俠少年以來的慕從和景仰,做了辭世前最後的寄託。
偶像崇拜,古今中外皆然,在舞臺影視尚未出現的時代,口碑文字流傳的政治文化人物,自然成了人心關注的所在。信陵君去世以後,張耳接續信陵君的遺風,在外黃交接天下豪傑,聲名由魏國傳到楚國。劉邦聽說以後,慕名心動,決心前去跟從。豐邑到外黃縣間有數百里之遙,出楚國以後,中間隔著魏國的單縣、蒙縣、甾縣等地。對於少年劉邦來說,這是他的第一次遠門出遊。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一個二十來歲的無名青年,獨自由江蘇省豐縣徒步到河南省民權縣,風餐露宿,無所依憑,無所他念,只是為了想投奔想結識一個自己景仰崇拜的名人,其熱情、意志和決心,不難想見。
劉邦如何見到張耳,張耳如何接待劉邦,其間的細節,史書上沒有記載。史書上只是說,劉邦曾經數次從沛縣來到張耳門下做賓客,隨同活躍於江湖,前前後後,在外黃住過數個月之久,可見他們一開始就主從相處得相當融洽,從此延續不斷,終身不渝,共同稱王后,還成為兒女親家。
。§虹§橋書§吧§
第16節:第一章劉邦的戰國時代(14)
劉邦跟隨張耳,大約是在劉邦十七歲到三十二歲之間,也就是公元前240年到225年之間的戰國末年。以秦國的歷法計,正當秦王政七年到二十二年。公元前240年,劉邦十七歲,而秦王政二十歲,開始親政掌權,滅六國的步伐加快。前230年,劉邦二十七歲,秦國攻滅韓國,建立潁川郡。前228年,劉邦二十九歲,秦軍攻破趙國,俘虜趙王安。前226年,劉邦三十一歲,秦軍攻下燕國首都薊城。前225年,劉邦三十二歲,秦軍水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魏假投降。秦滅魏國後設定了東郡和碭郡,外黃縣歸屬於碭郡。
秦軍進入外黃以後,開始整頓秩序,打擊民間不法勢力。不久,遊俠名士、故外黃縣令張耳被秦政府通緝。追捕之下,張耳逃離魏國地區,隱姓埋名,在本來屬於楚國的陳郡陳縣潛伏下來。劉邦與張耳的主從遊俠關係,由此中斷,劉邦的遊俠生涯,也由此告一段落。時代潮流,一步步進入帝國。
十二進退兩難的拂臣
拂臣出現之日,就是君王危亡之時。拂臣以君臣俱傷的非常手段,拯救國家社稷於萬難,不論成敗與否,都失去了在同一君王下共生的天地。
明人唐順之著有《信陵君救趙論》,從六國救亡的角度,肯定信陵君竊符救趙無罪有功。他說:〃夫強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臨趙,趙必亡。趙,魏之障也,趙亡,則魏且為之後。趙、魏,又楚、燕、齊諸國之障也,趙、魏亡,則楚、燕、齊諸國為之後。天下之勢,未有岌岌於此者也。故救趙者,亦以救魏;救一國者,亦以救六國也。竊魏之符以紓魏之患,借一國之師以分六國之災,夫奚不可者。〃行文鏗鏘緊湊,持論切中肯綮,不乏歷史眼光。
長平之戰以前,燕國弱小,齊國衰退,秦國在秦昭王的堅強領導下,先後得到穰侯魏冉和謀士張祿的策劃協助,任用天才的軍事將領白起,先擊敗韓、魏聯軍,後攻佔楚國的國都鄢郢。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爆發,秦軍又在白起的統領下,將趙軍主力消滅,天下已經沒有可與秦國抗衡的國家了。秦軍圍困邯鄲,趙國岌岌可危。當時形勢下,趙國是阻止秦國吞併六國的最重要屏障,一旦趙國滅亡,韓國、魏國和燕國失去後援和依憑,亡國指日可待。韓國、魏國和燕國歸秦,楚國和齊國就直接面臨秦軍的包圍,戰不能勝,守不能保,也只有被消滅的命運。從而,以多國間戰略的角度論,援救趙國,就是保衛魏國,也就是保衛六國;以歷史的結果而論,信陵君救趙的成功,使秦國吞併六國的時間,推遲了四十年。大梁不至於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